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解碼中國軍工出口之星:殲31突破美俄壟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06 13:03:20


土耳其T-300火箭炮,實際引進的是中國衛士-1火箭炮技術。
 
  軍觀察

  從“不當軍火商”

  到“不當軍火商不行”

  中國對外軍貿,是一個逐漸演進的過程,本身也蘊含著中國對武器出口的態度、看法的轉變。

  1970年5月毛澤東與西哈努克會見期間,西哈努克向毛澤東談到了對中國向柬埔寨提供軍事援助的償還問題,毛澤東當面表示說:“我們不是軍火商。”

  中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向亞非第三世界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無償軍事援助,甚至在抗美援越期間向越方提供了比本國軍隊更好的裝備。以現在來看,這加劇了國家的經濟負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軍工的正常發展。

  當年,毛澤東對於“不當軍火商”的真正潛台詞是:國家戰略利益的爭奪是無價的。當時剛剛建立的中國國防工業,產品大多以仿制蘇制武器為主,技術水平薄弱。大量贈送武器裝備使得中國武器在很多亞非拉國家有了深厚的人脈。

  而一些文章中認為,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曾經說:看來不當軍火商不行了。這種轉變的基礎,也是來自於毛澤東積累的“人脈”。

  其實,無論是毛澤東的“不當軍火商”,還是鄧小平的“要當軍火商”,在看似矛盾的背後,是成熟睿智政治家的審時度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