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4日電/近來,美國在處理對外關係時屢受挫折。美國提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談判,不僅久拖未果,而且其盟國菲律賓已表示放棄加入。美國反對中國倡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四處要求盟國和夥伴不要加入,但幾乎全面碰壁。在多邊問題上,美國正遭遇越來越多的事與願違:它所倡導的正面臨更多困難,它所反對的卻往往能成功。
人民日報刊發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沈丁立文章表示,世界都看到中國在興起,與此相隨的則是美國影響力的萎縮。這其實是正常變化。當年美國經濟體量占世界一半的局面已一去不複返,那種美國頤指氣使的時代也已走到盡頭。儘管美國還在繼續發展,但隨著新興經濟體的普遍崛起,美國的世界權力必被逐漸稀釋。
曾有一段時間,不少國家接受美國主導。畢竟,美國在戰火並未延及美洲時,就出力幫助他國反抗法西斯,並最終全面出擊。美國參與全球事務自有本位考量,但只要能給人類帶來公益,它就能得到多國支持。美國也曾發起世界銀行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儘管美國多有利己考慮,但只要這些機構有利世界穩定和發展,自然也為多國接受。
用美國的說法,美國參加二戰不僅是為了衛國,也是為了匡扶正義。那麼,從法西斯奴役下獲得自由的國家在正常條件下獲得發展就是必然,因此美國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其相對競爭力的逐漸下降也就十分正常。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生產要素大規模重組,美國追逐快速絕對成長的必然後果就是其相對實力日趨落後,這是經濟學中最為簡單的道理。
同樣,美國的政治制度和美國的人心所向也不可能與此規律相抗衡。美國的政體迫使其任何領導人尋求任內短期政績,即經濟的絕對增長,而難以為了長期維持美國霸權而捨棄政權的短期績效。美國人的逐利天性一樣注定了這個國家難以擁有有效的霸權戰略。即使美國暫時領先,只要它還竭力維護霸權,它就很有可能以最快速度自損霸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