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全球武器出口概況。 |
報告提到,世界前十大武器進口國中,有一半亞洲國家,總進口量占全球武器進口總量的30%。其中,印度的武器進口量占整個亞洲武器進口量的34%,是過去5年裡世界第一大武器進口國。該國70%的進口武器來自俄羅斯,是俄出口武器的最大買家。同時,巴基斯坦、韓國、新加坡也是進入了武器進口國的前十。
亞太地區和印度洋地區也是全球熱點地區。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眾多,該地區集中了朝鮮問題、台海問題、島嶼海洋爭端等熱點。同時,美軍“重返亞太”戰略增加了該地區相關國家安全政策的不確定性和地區的不穩定性。印度洋地區連接亞太和中東,其中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對立嚴重,政治軍事對抗不斷。這些地區的相關國家,武器貿易量尤其是進口武器量增加,與其所在地區的國際政治的實際局勢變化較為吻合。局勢不穩定的國際熱點地區,往往也是武器系統大賣的地方。這是世界軍貿市場不變的規律之一。
從盟友輸出到“國家商業”——
美俄兩強格局保持穩定
二戰結束後,美蘇爭霸導致冷戰形成,世界上也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兩大對立的軍事政治集團。兩極對抗格局下,美蘇向各自的軍事盟友、友好國家輸出武器,並將武器出口作為鞏固與相關國家關係、擴大國際影響,甚至是戰略布局的重要手段。這就在世界軍貿領域形成了美制和俄(蘇)制兩大武器體系。長期以來,美俄(蘇)也一直是世界武器出口量最大的兩個國家。
除了冷戰等歷史原因外,美俄自身強大工業體系的客觀需求,也促使美俄武器出口居高不下。冷戰結束後,各國在處理國際爭端時,力求既能保障安全,又能兼顧發展。這也使得世界軍貿發生變化。以美國為例,其軍貿活動往往具有政治與經濟的雙重特點。美國向日本出口的F-35戰機,單價高達3.25億美元,是其國內採購價的2倍多,而且價格還在不斷攀升。這樣既能賺取利潤,也能將日本牢牢“拴”在武器購買的支票簿上。更重要的是,美國對日軍售,鞏固了美日同盟關係,進一步將日本納入到美國對外戰略的體系內。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武器和軍費開支項目主管艾德·福萊蘭特表示,美國長期以來把武器出口視為主要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工具,但近年來因其國內軍費開支不斷縮減,美國軍工產業越來越需要武器出口來維持生產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