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運-20:“中國特色”的戰略運輸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14 17:20:56


 
  由於工業基礎薄弱,中國空軍最初的軍用運輸機是仿制蘇聯的,比如運-7參照了蘇聯的安-24,運-8的原型機為安-12。“後來為滿足急需,又從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進口了一批圖-154、伊爾-76”。

  但外購裝備容易受制於人。《航空知識》副主編王亞男介紹,據說本世紀初,中俄雙方曾簽訂了一批伊爾-76和伊爾-78的軍售合同,由於價格等原因,這個合同最後沒有履行。

  “國家的戰略裝備,技術是買不來的,市場是換不來的。”王亞男總結說。

  事實一再證明了這一點。裝備專家、軍事科學院王長勤研究員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國大型運輸機的研製,無論軍用還是民用,都可謂‘百折不撓’——一方面相關技術預研在持續,另一方面要不要發展、能不能自主發展等爭議始終未斷。”

  “就是這樣在爭議中前行,在前行中爭議。”他說。

  眾所周知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大型噴氣式客機運-10項目,由於研發經費緊張、外部環境干擾、項目自身問題等原因,半途下馬。“相關部門極力推動所謂中美合作研製生產麥道-82客機,後來美方單方面撕毀合同,使得合作計劃夭折”。

  “慘痛的教訓表明,沒有自主的技術能力,跟西方的重大項目合作,是沒有對等利益可言的。”王亞男說。2007年,國務院原則批准大型飛機研製重大科技專項立項。“不到10年時間,我們就成功研製出運-20運輸機和C-919大型客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