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導彈一項指標美沒法比 備受買家青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0 09:57:08


央視截屏圖:二炮導彈升空。
 
  最後,哈萊克斯要求注意新建導彈部隊的潛在花費,並聲稱這樣一種投資將會是不明智的,因為中國可以用比美國更廉價的成本生產導彈。儘管這一論點貌似有理,但是其論據卻是有問題的。為了說明他的觀點,哈萊克斯提到了一種未具體指明型號的中國空射巡航導彈(單價17.5萬美元)和美國“潘興II”型陸基彈道導彈(造價1800萬美元)的成本對比。但是這種比較可謂風馬牛不相及。中國導彈的造價通常會比射程相近的彈道導彈便宜很多,而空射武器需要配備昂貴的投送平台,這一點並沒有被他考慮在內。而且上述中國導彈的估計成本似乎已經是15年前的數字了,而“潘興II”型導彈的價格卻是考慮了通脹後得出的數字,從而使這兩個數字對比變得更加懸殊。拋開這些細節問題不講,需要探討的關鍵指標並不是相對於中國導彈而言,美國可能要花費多少錢,而是相對於潛在的目標——以及任何用來保護這一目標的防禦手段而言,美國導彈可能值多少錢。
 
  歸根到底,設計、發展和部署新的軍事能力將不可避免地需要作出某些取舍和接受某些風險。但是這也可能帶來可觀的回報。但願這一爭論能夠讓人們看清其中的得與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