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以搜救生命為第一要務的救援行動中,“科學救援”成為此次雲南魯甸用兵貫穿始終的關鍵詞。
新華網報道,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指揮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石香元介紹,這次救災在用兵上呈現以下五個新特點:
一是就近用兵,多路立體並進。地震發生後,成都軍區針對受災位置和交通條件,考慮部隊的機動距離,就近調集最近兵力,立即從訓練狀態轉入救援。
某旅1100人從駐訓地直接出發趕往震中龍頭山鎮;某陸航旅2架在雲南駐訓的飛機迅速投入災區勘察災情、開辟空中通道;雲南陸軍預備役師從四個方向向災區機動;指揮部本打算從四川省軍區調兵趕赴巧家縣,在計算後改為正在四川駐訓的某師炮兵團……
“各部隊在機動過程就明確任務區域,自行選擇最近道路進入災區。”成都軍區副參謀長王秋生介紹,救災部隊分別從四川宜賓、西昌和雲南昆明、曲靖、玉溪等方向多路並進,爭取了救災時間。
此外,成都軍區空軍一架運輸機4日上午搭載救援人員49人、物資器材5噸從成都起飛緊急馳援;某陸航旅出動10架直升機在災區開設5個機降點和10多個空投點,對搶救傷員發揮了巨大作用。王秋生說,隨著災情勘察的逐步深入,直升機從第一天19架次迅速上升到第二天106架次、第三天142架次。截至8日12時,已累計飛行428架次,運送物資160.4噸、傷員167人。
二是注重使用專業部隊。與前幾次救災行動相比,這次救災更注重使用專業部隊,以發揮其在搶救生命和保障救災上其他隊伍無法替代的作用。
“地震發生後,多支曾多次抗震救災救援的專業隊伍第一時間投入災區。”成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梁冬春說,震後10分鐘,陸軍第14集團軍抗震救災救援隊出動,次日凌晨到達震中龍頭山鎮;由陸軍第38集團軍組成的國家地震救援隊攜帶8條搜救犬和大量專業器材裝備遠程從北京專機到達,第二天上午到達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