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日電/十年前的今天,中國東北邊城吉林省集安市一片歡騰,人們走上街頭,慶祝坐落於此的高句麗古跡申遺成功。對於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來說,這成了發展變化的轉捩點。
2004年7月1日,分佈於吉林省集安市和遼寧省桓仁縣的“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在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高句麗古跡項目也是中國東北地區第一個且目前仍是唯一的自主列入“世遺”的項目。
寬闊的道路廣場、淡雅的城市建築、完善的旅遊設施、豐富的文物遺跡……如今的集安已經成為一座散發著獨特魅力的現代化城市,同時更是享譽世界的考古名城和旅遊勝地。這一切都與高句麗遺跡加入“世遺”密不可分。
在參與集安申遺考古工作的吉林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金旭東的印象中,十年前的集安無法與今日相提並論,城市面貌普通,基礎設施落後,只是中朝邊境上的一座小城。“集安完全變了模樣,舊貌換新顏,文物考古作為一個支點,把集安的改造支撐起來。”金旭東說。
城市發展變化的同時,高句麗遺跡加入“世遺”對於文物保護帶來的推動作用也不可小視。
集安市文物局局長董峰說,從 “申遺”成功那一刻起,集安展現出了不同以往的發展氣魄。十年來,集安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積極、合理利用”的方針,加大文物保護投入,強化管理措施,在遺產保護與利用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十年來,國家在集安市文物保護方面累計投資2.8億元,重點實施高句麗古墓壁畫原址保護、“將軍墳”防滲保護、“丸都山城”遺址本體保護等工程以及“高句麗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時點體系監測”等20餘個工作項目。還新建一座面積6400多平方米的集安博物館,展出文物千餘件,為市民和遊客了解考古成果打開了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