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越邊境中國老兵:打越南的話我們全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12 09:10:52


資料圖:對越戰爭的中國女兵。
 
  1999年中越簽署陸地邊界條約後,越南人黎氏輝跑起邊境運輸。現在,他每天從諒山同登的家中出發,穿行戰爭年代血流成河的叢林,通過廣西憑祥浦寨口岸,把一箱箱越南食品、香水卸在“國門”商貿城前,交給“越南特產”商鋪的中國老板。在1979年、1984年和1988年中越對抗時上過前線的黎氏輝認為,仇恨可以放下,但戒心不能。“中越是領土與利益之爭,與越戰時期美越的意識形態之爭本質不同”,他說。 

  中越重啟雙邊關係時,弱化1979-1989年那段歷史是雙方政府間達成的協議。中國社科院學者潘金娥認為,兩國當時都想排除阻力,盡快恢復關係,“暫且擱置戰爭對錯的爭論,交給歷史來判斷”。於是,在廣西那些經營熱門線路“越南4日游”的旅行社門店裡,《環球時報》記者總能看到這樣的標識——“不要和越南人談論政治”。 

  越南青年阿景在2008年中越完成邊界全線勘界立碑後,從友誼關進入中國。他在廣東鞋廠拿貨,把成箱的拖鞋銷往越南全國。“教科書裡沒講1979年戰爭”,阿景將一沓人民幣遞給合作方的中國老板,扭頭對記者說,“在越南,這場戰爭只存在於老人們的記憶中。” 

  有趣的是,在越南,近現代史部分的中越交往,包括中國援越抗法抗美、十餘年軍事對抗及90年代後的新篇章,都被政府有意無意地淡化。但之前2000年的歷史糾葛卻被無限強化和渲染。(文中越南人物皆為化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