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媒:殲31已進行上艦研究 發動機仍是軟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10 10:14:24


殲-31在沈飛內部稱作“小四”,研制殲-31的根本動機在於看准兩大市場。
  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外媒報道,來自中國航空工業界的消息來源確認了沈飛研製殲-31(非正式名稱,暫且借用)的若干動機。

  殲-15為過渡機型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6月號報道,原題:《下一代中國海軍艦載機選定工作》,報道稱,殲-31在沈飛內部稱作“小四”,與殲-20“大四”相區別。因此,研製殲-31的根本動機在於看准兩大市場。第一、中低檔的中國空軍第四代戰鬥機,兼顧出口。第二,確實如外界所分析的那樣,沈飛把殲-31視為向中國航母積極推銷的重點機種。目前沒有任何在研國產戰鬥機具備這兩種能力。

  尤其是下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在美軍F-35A即將服役之際,當初研製殲-15就是作為過渡,先解決有無的問題。為何在俄羅斯已經退役蘇-33的情況下,中國還生產殲-15?

  消息來源回答說:這是因為在F-35A服役之前,或者即使服役,F-18E/F至少還會服役20年,因此,殲-15的主要作戰對象是要求逐步改良成能夠對付F-18E的水準。至於如何對付F-35A,的確不是殲-15的研製目的。

  已經進行上艦研究

  消息來源聲稱在論證、試飛階段,殲-31已經進行了各種上航母的課題研究,對它的定位是海空通用型戰鬥機,這一點與F-35相同,多功能的雷達、隱形化的大型彈艙使殲-31有能力攜帶空對艦導彈,而且測試的結果顯示:在隱形方面殲-31甚至比殲-20更好。這一點《漢和防務評論》相信,即使不考慮運用多大比例的複合材料,殲-31小型化的機身、沒有類似前翼、腹鰭這樣的多餘翼面,的確將會大大降低雷達反射面積,這是為何俄設計師比較“理解”殲-31設計的原因。

  報道稱,殲-31目前還在進行試飛大綱的試飛工作,一旦完成試飛,下一階段還將考慮進行短距、滑跳起飛的測試,當然,如果需要會安裝尾鈎。蝶形化的機翼外形,酷似F-35。而折叠翼技術,本來就是沈飛的傑作,因此要使用折叠機翼的殲-31進行試飛,技術上不是問題。

  由此可見,沈飛的確在認真考慮投標海軍下一代戰鬥機的工作,目前唯一的選項是殲-31,大型化的空軍型殲-20幾乎不可能上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