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西方應謹慎應對中俄“天作之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5 05:18:14


5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前,習近平在上海西郊會議中心廣場為普京舉行歡迎儀式。
  中評社香港5月25日電/“將軍”——當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中國簽署歷史性的4000億美元天然氣供應協議時,他一定志得意滿,覺得自己就像一名國際象棋大師,揭開一個複雜殘局的必然結果。

  英國路透社5月22日報道《中俄是天作之合,這是可怕的事》,文章說,幾個月前,莫斯科和北京都不會想到歐亞戰略夥伴關系的可能。換一種外交背景,中俄天然氣協定或許只是又一宗貿易協議而已。除影響世界能源價格外,似乎沒有重大地緣政治意義。

  但考慮到近來的全球對抗,不僅有西方與俄羅斯為烏克蘭的對抗,還有美國和中國——因日本、越南、菲律賓以及最近的網絡間諜的對峙,事情就顯得很不一樣了。

  或許,普京的上海之行甚至預示兩個核超級大國戰略結盟的開始,堪比始於尼克鬆總統訪華的那次戰略調整。這種聯想可能顯得牽強和誇大,但西方領導人不應過於樂觀和短視,就像他們過去所做的那樣。原因有如下五個。

  一,崛起與衰落。中國顯然是一個正在崛起的超級大國,而俄羅斯是一個衰落中的超級大國。這意味著兩國必然會與支配全球政治和經濟的美國和歐洲產生摩擦。因為俄羅斯在衰落,摩擦將主要涉及俄眼裡的經濟或領土“特權”遭美國歐洲盟友的侵蝕。由於中國正在崛起,將因為“侵害”美國在太平洋的盟友而產生摩擦。

  二,力量投射。美國的霸主地位在下降——不是因為美國的經濟或技術實力減弱,而是因為美國公衆對在外國冒險不感興趣了。他們不願意充當全球警察。這意味著美國盟友不能再指望華盛頓阻止俄羅斯和中國,特別是在較小的領土爭端問題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