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的結束,才是訓練的開始。”該師領導告訴記者,為了及時掌握對抗訓練效果,深入分析問題症結所在,他們自主研發了《某型機空戰效果評估系統》,並以此為基礎創新出地面協同準備1小時、空中對抗1小時、檢討評估4小時的“114”訓練法。
緊盯效益,他們制訂出“多科目組合訓練”方案——
記者看到,該師戰機飛赴訓練空域途中,開展了山谷突防、低空超低空飛行等課目,訓練返航時又展開了異常空勤處置訓練,並和剛剛升空訓練的戰機進行了突防與攔截對抗。飛行員們感慨地說,訓練不再“單打一”,一舉多得。
這正是該師黨委時刻與戰場對表,不斷探求“制勝之策”的生動注腳。
“與打仗無關的風險一分也不擔,與打仗有關的風險,再大也要練。”以往,戰機降落時習慣於先通場、加入起落航線等著陸步驟。現在,除了新飛行員改裝初期,所有飛行均按實戰要求快速著陸。
新的戰訓觀念,演繹藍天活劇。去年空軍對抗空戰比武賽場上,該師一架長機機載雷達突發嚴重故障無法工作。按演習規則,他們完全可以向導演部申請退出。“這是在打仗,防禦接敵!”該師原師長王剛一聲令下,兩人立即根據空中態勢靈活應變,合理運用戰術戰法,最終取勝對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