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新聞發言人作為特殊的軍人,要經常面對媒體記者的提問甚至質疑。因此,思維和反應要快,是軍事發言人最應該具備的素質,這點也堪稱是軍事新聞發言人的“看家本領”。發言人的學識、素養、口才乃至說話的方式,也會成為一段時間的新聞事件。從小處說,他們代表著公眾判斷、民心民意;從大處說,他們代表著政府的立場、國家的形象。
因此,要扮演好發言人的角色,尤其是當好軍事發言人,經驗和專業知識至關重要。口才好,擅長溝通,熟悉政策,當面對世界各國媒體和記者時,才能夠對答如流地回答提問。
設置軍事新聞發言人是國際慣例
誕生於一戰 海灣戰爭推向高潮
軍事新聞發言人制度發端於19世紀末期的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盧西塔尼亞”事件催生了它的正式誕生。一戰期間,美國、德國、英國雖然分別設立了“公共新聞委員會”、“戰時新聞局”和“新聞局”,負責發布關於戰爭的實況,甚至還制定了新聞發布的相關規定,但它既不是專屬軍隊的機構,在本質上也有異於新聞發言人,更多時候發揮著新聞管制的功能,更類似於今天的國家新聞辦公室。
二戰期間,美國政府設立了“戰時新聞處”來發揮“公共新聞委員會”的功能,它通過下屬的“新聞局”,負責發布國家重要的以及跨部門的戰爭消息。新聞發言人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成為一種政治制度。海灣戰爭將美軍新聞發言人制度進一步推向了高潮。在為時僅42天的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共舉行了98次新聞發布會,美軍新聞發言人克拉克很快成為世界聞名的“電視明星”,伊拉克則完全喪失了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