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克里稱美俄“保衛世界” 反被嘲笑聽命於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6 09:33:18  


  中評社香港9月16日電/“成交”,美國《沙龍》雜誌14日用這個詞形容俄美當日就敘利亞化武問題達成框架性協議。該協議要求巴沙爾政府在一周內提交化武庫存的“全部清單”,並在2014年年中前徹底銷毀敘境內所有化武原料和裝備。奧巴馬14日補充說,一旦巴沙爾不依協議行事,美國仍準備動武。但全球媒體在這表面強硬之下讀出的卻是另一句話:華盛頓決定不打了。對於“敘利亞危機迅速轉向(法新社語)”,安理會五大國的首都都傳出歡呼,唯獨敘利亞反對派高喊“反對”,抨擊奧巴馬向巴沙爾“發放執照,允許他屠殺”。14日,奧巴馬在國內同樣挨罵。他的國務卿克里在日內瓦稱讚美俄協議“保衛世界”,美國一些議員和媒體卻嘲笑他被“和平王子”普京戲耍,陷入聽命於莫斯科的尷尬。

  據環球網消息,“長達3天的密集會談讓人回想起冷戰時代,克里與俄外長拉夫羅夫13日的馬拉松談判甚至直至深夜。14日清晨,兩國軍控專家被召集到酒店的游泳池旁研讀協議文本,隨後兩國對外宣布協議達成。”14日,美國《紐約時報》用這段話表現俄美日內瓦協議出爐之難。克里在與拉夫羅夫共同出席記者會時說,依據協議,敘利亞政府必須在一周內交出化學武器庫存的“全部清單”,包括所有毒氣的類型、數量、儲藏地點,以及化武生產、研發地點的具體位置。此外,聯合國核查人員不晚於11月達到敘利亞化武庫存現場,敘政府必須對此給予充分配合。在2014年年中前,敘利亞必須移交或銷毀所有化武。克里說,如果協議得到充分執行,可以為世界提供更多保護。如果敘政府不遵守協議,奧巴馬保留對敘使用軍事力量的權利。此後不久,奧巴馬在華盛頓對美俄達成協議表示歡迎,稱該協議為銷毀敘化武庫存提供了機會,有可能結束敘利亞化武對中東、世界和敘利亞人民的威脅。他同時威脅稱,如果外交失敗,美國仍準備行動。法新社稱,拉夫羅夫也暗示,如敘利亞未滿足協議要求,安理會授權行動,俄將支持對敘採取某種形式的制裁。

  14日到15日,從華盛頓、倫敦、巴黎到莫斯科和北京,安理會五大國外長都對俄美協議達成表示歡迎,歐盟與北約的態度也是如此。法新社說,在西方為里程碑式的協議歡呼時,敘反對派對該協議非常不高興,他們中有人直言“克里-拉夫羅夫計劃去死!”敘自由軍領導人伊德里斯將軍則在伊斯坦布爾表示“我們不接受這協議任何一部分內容”,協議要求銷毀化武工作到2014年完成,難道在那之前,我們敘利亞人就要每天被殺嗎?”敘反對派15日要求國際社會對大馬士革使用彈道導彈和在居民點上空飛行實施禁令。反對派指揮官馬亞薩拉說,“俄羅斯人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美國人撒了謊,而且他們還相信自己撒的謊,美國人壓根兒不希望敘利亞民主。我倒覺得,美國的軍事和情報能力還比不上伊朗。”同日,伊朗就俄美協議表態稱,美國已無借口打擊敘利亞。

  14日,敘利亞總理哈勒吉在會見巴勒斯坦客人時稱,落實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的方案是“唯一出路”,敘對國際社上所有有可信度的提案都表示歡迎。敘民族和解事務部長海德爾15日對俄新社說,“感謝俄羅斯朋友幫敘利亞贏得了勝利”。美國媒體說,因西方軍事打擊的計劃受到“未確定的拖延”,巴沙爾和他的政府至少暫時得到了“緩刑”。

  對一些美國鷹派議員來說,這是最不願看到的結果。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和格拉漢姆在共同聲明中稱,美俄協議是場“災害”,“無論在道德還是戰略上都站不住腳”,它是外交死胡同的開端,卻給了巴沙爾幾個月時間像當年的薩達姆一樣欺騙世界。聲明稱,最令人擔憂的是美國的朋友和敵人都會看到,美國是示弱一方,“我們不敢想象這會給伊朗傳遞多麼錯誤的信號”。

  14日,《紐約時報》網站出現這樣一幅漫畫,畫面描繪了奧巴馬10日全國講話的場景。白宮東廳、星條旗、演講台……好像都差不多,宣講者正在說“我的美國同胞們”,但定睛一看,宣講人的臉換了,他是“美國總統——普京”。

  出現這樣的漫畫部分是緣於普京日前在《紐約時報》上刊文“教育美國”。俄美14日達成協議的消息加劇了普京對西方輿論的刺激。美國《外交政策》說,雖然新保守主義者批評普京為巴沙爾拖延時間,但實際上普京顯然也不希望巴沙爾手握大量化學武器。早在冷戰時期,蘇聯領導人在華約內部控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就比美國在北約內部控制得更賣力,俄美協議達成說明利益一致時,大國外交是如何水到渠成。

  “俄羅斯卷土重來”,西班牙《國家報》以此為題說,奧巴馬在通往大馬士革的道路上磕磕絆絆,缺乏策略和猶豫不決的外交政策凸顯其在使用武力問題上的模棱兩可。他似乎正對敘利亞虛張聲勢以獲得外交解決方案。隨著在敘利亞拖延時間越來越長,美國已經不再是那個能獨當一面的國家。此時新“沙皇”普京卻從天而降,扔給奧巴馬一個救生圈。與此同時,俄羅斯避免毫無借口地支持巴沙爾,並阻止美國軍事干預打亂敘利亞—伊朗軸線,從而削弱莫斯科在中東的影響力。文章說,普京的世界領袖角色令奧巴馬黯然失色。

  “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偽君子”,CNN評論員弗裡達絲毫不掩飾她對普京的咒罵。她指責普京頂著“世界和平與民主冠軍”的頭銜,犧牲的卻是美國的利益。在文中,弗裡達對普京在《紐約時報》上教育美國的文章逐句批駁,稱普京做事從來不是出於對和平民主的熱情,而是出於“冰冷的算計”。英國《經濟學家》14日說,俄美協議是否真能奏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俄羅斯的意圖,麥凱恩和格拉漢姆等人覺得普京是在拖延時間,“這也是《經濟學家》所持的觀點”,因為普京根本不想做任何削弱敘政府的事,為執行銷毀敘化武協議而出現的任何停火都對巴沙爾政府有利,他攢足了力量就可以繼續屠殺不希望他做總統的敘利亞人民,而普京是一名冷戰戰士,他的信條是:凡對美國不利的對俄羅斯都是好事。文章說,也有西方分析家覺得,普京是真的擔心敘利亞化武落入極端分子之手,經車臣流入莫斯科,因此在確保巴沙爾手裡沒有沙林毒氣這一點上,美俄有共同利益。

  上周末,美俄另一交鋒點是麥凱恩宣稱為報復普京在《紐約時報》刊文教訓美國,他計劃在俄羅斯《真理報》上刊文回擊普京。美國《沙龍》雜誌評論員基廷說,此事最初只是麥凱恩開玩笑,但因《真理報》英文版編輯迪米特裡對《外交政策》記者胡德森說歡迎麥凱恩刊文,後者就把它當真報道出來,結果美俄兩邊都當真了。俄共主席久加諾夫15日對俄新社說,如果麥凱恩想在《真理報》刊文,必須改變在敘利亞問題上強硬立場。基廷則調侃麥凱恩說,你最近看過《真理報》嗎?它早已不是蘇聯時期嚴肅的蘇共喉舌,現在它是份高度娛樂性小報,專做有關占蔔預言、火星上發現頭蓋骨,以及女人的13個怪異特性等專題,和《紐約時報》完全不對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