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祖彥形容自己的工作是“二傳手”,“跟上游討論晶體該長成什麼樣,向下游詢問要什麼樣的激光”。
他花了一年多時間,跑了二三十個實驗室,“推銷”DUV-DPL。
深紫外波段(指波長短於200nm的光波)科研裝備目前主要使用同步輻射和氣體放電等非相幹光源。相對於同步輻射而言,在體積方面,配有KBBF晶體棱鏡耦合器件的全固態激光器體積變得很小;在能量分辨率方面,比同步輻射提高5~10倍以上;在光子流密度方面,提高了3~5個量級。
2007年年底,財政部專門設立“深紫外固態激光源前沿裝備研製”項目,對搭建深紫外非線性晶體和器件研製平台、深紫外固態激光器研發平台,以及研製8台新型DUV-DPL科學儀器,予以專項支持。陳創天、許祖彥擔任項目首席科學家。
“為使儀器保持領先,科研人員必須不斷調整技術方案。為此,總體部還設立了一個工程監理部,這在國內的科研項目中很少見。”項目總體部總經理、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員詹文山說。
這樣一來,經常要“推倒重來”。身為“二傳手”的許祖彥深有體會:在5年多的時間裡,滿足了儀器研製人員變更技術方案的多項技術要求,解決了光源與8台儀器對接的工程問題。
打造自主創新鏈
如今,這8台科學儀器已經在石墨烯、高溫超導、拓撲絕緣體、寬禁帶半導體和催化劑等研究中獲得了重要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