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默斯豪澤說,德國商品出口與全球經濟發展逐漸脫鈎,尤其是在工業領域和非歐洲地區,競爭力明顯下降。若經濟持續疲軟,可能導致工業逐步衰退。
消費方面,由於消費者信心不足和對就業前景擔憂,私人消費對經濟增長支持有限。儘管實際收入有所增加,但儲蓄率持續上升,消費者購買欲望低迷。
基建方面,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報告顯示,德國建築業產出自2020年以來已下降約15%,預計2024年與2025年仍將持續萎縮。企業因政治不確定性和融資條件不佳,推遲投資決策。
三大研究機構指出,美國新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議程將令德國貿易面臨新的阻力,或將進一步增加地緣政治和貿易衝突的複雜性。
急需結構性改革與國際協作
面對經濟困局,三大研究機構一致認為,德國需要果斷的政策支持和結構性改革以扭轉經濟頽勢。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預測主管斯特凡·庫茨強調,德國製造業危機的背後是長期結構性問題,包括能源成本高企、技術創新不足以及勞動生產率增長緩慢。“德國經濟正苦苦掙扎,迫切需要提升競爭力和改善宏觀環境。”
德國經濟研究所建議,德國應盡快通過稅收優惠、研發支持和綠色轉型等措施刺激企業投資。此外,穩健的勞動力市場政策也至關重要,應針對技能提升和職業轉換提供支持,以應對經濟轉型過程中失業率可能上升的風險。
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馬塞爾·弗拉茨舍爾建議,德國應與歐盟夥伴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經濟環境變化。通過統一的貿易與關稅政策應對美國保護主義衝擊。
研究機構還強調,當前德國政治不確定性對經濟復甦構成威脅。弗拉茨舍爾說,德國政府即將換屆,將在一段時間內難以採取有效行動,這可能意味著經濟將進一步疲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