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夾兩盆”的新疆,山山有金銅、盆盆有油煤、處處有“風光”,豐厚的“家底”,正轉化為提升新疆各族群眾生活水平的有力依托。
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和田地區飽受風沙侵擾,當地人形容是“一天二兩土,白天吃不夠,晚上還得補”。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光伏+農業”治沙項目正在為當地群眾帶來生態和經濟雙重效益。
在和田地區洛浦縣,現代大型機械正在沙漠邊緣築下一片片“綠色屏障”。“光伏板高度在4.5米左右,傾斜角度33度。項目設計之初,就為農業種植預留了空間。”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項目副經理謝雄介紹,“明年開春,大量苜蓿就會種在光伏電站下的沙地裡,做到發電、農業增收、治沙相結合。”
從風機製造到光伏產品生產,從風光基地建設到氫能布局,新疆好“風光”不僅帶動產業蓬勃發展,還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鼓起腰包”。
位於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的新疆東方風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忙著生產風力發電葉片和主機。“每個月工資7000元左右,上班離家還近。”在企業工作的博斯坦鄉博斯坦村返鄉大學生卡米熱丁說。
該企業投產以來,不但為地方經濟注入新活力,還為當地提供了600多個就業崗位。目前,僅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的新能源企業就已吸納當地勞動力就業2000多人次。
經濟發展、生態向好、民生改善……在追“新”逐“綠”的道路上,新疆的“風光”故事還在繼續精彩書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