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5日電/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導,迎檢減少、下鄉增多是基層幹部眼中的考核之變。
“有時間能真正沉下去,到群眾身邊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見到李毛揚忠時,已是晚上7點鐘。這位女幹部梳著長辮,臉上帶著“高原紅”。“今天早上8點鐘就出門了。我們鎮東巴村與龍羊峽鎮交界處有草山糾紛,這幾天我們請了以前負責區域劃分的老同志,實地一步一步地丈量邊界。”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恰蔔恰鎮鎮長李毛揚忠說。
“以前我在這任職的時候,就忙忙碌碌一直沒徹底解決此事。這次我們花了3天時間,最後一塊不確定的位置,今天也用一下午時間,將界碑從地下挖了出來。”李毛揚忠說。
李毛揚忠再次回到鄉鎮工作,迎檢迎考情況比她之前工作時明顯減少。“2015年我就在鄉鎮任職,最多的時候,一天迎接‘督檢考’6次。這次我回到恰蔔恰鎮5個多月,只迎接過兩次專項考核。”李毛揚忠覺得“收穫感”滿滿:“有時間能真正沉下去,到群眾身邊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迎檢少了、下鄉多了”是李毛揚忠的切身感受。2017年,李毛揚忠從鄉鎮回到共和縣委組織部擔任副部長。“當時我就兼任考核辦主任,考核作為‘指揮棒’,縣里各個部門都想把自己的工作納進去,既能讓基層重視,也能更好地突出本部門工作。”
“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是對基層單位年底的‘綜合體檢’,各個‘口’過來的指標逐步增加進來,導致考核指標越來越‘臃腫’。越加越多、越加越複雜。”讓李毛揚忠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專項考核指標體系。“省到市、市到縣,縣里再頒細則的時候,二級指標已經拆解成120多項,再逐項拆成三級指標,每一項對應不等分值,太複雜。”
青海省委督查室主任辛彭介紹,今年9月底,青海印發了《關於做好督查檢查考核與為基層減負一致性評估的通知》,“共13個事項,言簡意賅,主要想法就是扎牢制度籠子,以自評送審方式,將‘督檢考’事項是否列入年度計劃、是否開展過同類‘督檢考’、評分指標總量和指標層級等多個維度逐項評估,切實減輕不必要、計劃外考核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