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澳門研發“澳科二號”衛星 擬兩年後發射
http://www.CRNTT.com   2024-11-23 12:45:51


圖:“澳科一號”採用“A星+B星”聯合觀測模式。(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據大公報報導,作為首顆內地與澳門合作研製的空間科學衛星“澳科一號”,也是國際首顆低緯度地磁場與太空環境的科學探測衛星,自一年前發射至今,已繞行地球超過8000多圈,產生近20TB高精度科學數據。“澳科一號”後續的“澳科二號”衛星正在積極準備,爭取於2026年底、2027年初發射。

  “澳科一號”首席科學家、澳門空間技術與應用研究院院長張可可20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澳科一號”是澳門一張硬核高科技“金名片”,在軌運行一年多來,所有科學載荷運轉正常,這些高精度地球磁場數據將提供給全世界的科學家,用作科學研究。

  張可可介紹說,“澳科一號”採用“A星+B星”聯合觀測模式,A星搭載高精度向量磁強計、標量磁強計等載荷,主要用於地球磁場探測;B星搭載高能粒子探測計、太陽X射線儀等載荷,主要用於獲取太陽輻射、高能粒子等服務於地磁探測的空間環境數據。“澳科一號”可提供高精度的地球磁場與空間環境相關資料,並可望在天文與地球科學交叉領域(深地、深海、深空)作出有意義的成果。“‘澳科一號’是澳門研發、澳門設計、澳門運維的全球精準度最高地球磁場測量衛星,是澳門一張硬核高科技‘金名片’”。

  張可可表示,後續衛星“澳科二號”計劃將在2026年底、2027年初發射,將於“澳科一號”組成立體觀測系統,為科學研究與應用做出更大的貢獻。他續說,“澳科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後,預計在太空有5至10年的壽命。若能在2027年前再發射“澳科二號”衛星,讓這些組共4顆衛星同時運作,將會發揮更大的研究效果。“澳科二號”衛星組合,與一號衛星的最大分別,在於收集的數據會由圓形軌跡的二維提升到橢圓軌跡的三維數據。

  科學家:澳門地理優勢有利航空科研

  張可可認為,澳門的地理位置對於開展航空科研具有優勢,便於與內地及西方的科學家進行交流。“澳門是一個典型的窗口、橋梁,令我們與東方、西方連在一起,我們還可以為國家航空航天事業作貢獻,做出澳門的貢獻,因為我們的地面站在澳門,有特殊地理位置。”

  對於未來的展望,張可可表示,將充分利用“澳科一號”衛星的數據進行科學研究,並將其應用於國家經濟,亦將爭取盡快發射“澳科二號”衛星。“我們將利用現有資源,如‘澳科’衛星地面站、資料中心和科學團隊,幫助澳門發展航天科技事業,使澳門在航天科技領域實現多元化發展,為澳門的多元化做出新的貢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