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要推動我國商業航天達到更高水平,還需要在兩個領域取得更多突破,一是商業模式,另一是科技創新。”楊毅強說。
今年11月的一天,厚紀資本副總裁鄧焰調研了上海的一家商業航天衛星企業。他對這家企業的評價是“技術扎實、敢於創新”。
“我長期從事商業航天領域的投資,考察過近百家企業。說實話,大部分都面臨資金緊張等重重挑戰,這與我國商業航天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鄧焰說。
鄧焰分析,我國商業航天正面臨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普遍會遇到的問題:市場回報尚未充分顯現,許多企業短期內無法盈利,高度依賴融資。
商業航天最為人熟知的應用之一是通過部署成千上萬顆通信衛星構建“星鏈”,來實現更高效、更可靠的通信,進而創造市場價值。然而,這些市場價值的兌現,要以大量衛星部署為前提。在基礎設施條件完善之前,產品無法實現規模化、常態化應用,相關企業盈利之路尤為艱難。
此外,商業航天企業“一命系於發射”的殘酷現實,也使試錯成本高昂,因此出現了商業航天企業高創業率與高淘汰率並存的現狀。
“這導致了一種現象,那就是部分企業為了生存和融資,採取了短視的運營策略。如誇大市場前景與技術實力,或發射一些技術陳舊、缺乏實際市場價值的火箭來吸引投資。我們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要通過篩選排除這種企業。”鄧焰說。
這一現象同樣引起了楊毅強的關注。“個別企業為了吸引投資,研製出一些缺乏市場前景的火箭。發射成功吸引到投資之後,就忙著投入到下一款火箭的研發中,卻始終未能製造出真正具備技術創新性和市場競爭力的火箭,為企業和產業創造利潤空間。”他說。
“創業不能是過把癮的行為。商業航天更像是馬拉鬆長跑,而非百米衝刺。”楊毅強強調,我國商業航天正處於興起階段,難免出現一些金融泡沫,但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還得依靠真正的技術創新,以及腳踏實地的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