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拿起一盞營養杯,記者發現與日常見到的盆栽育苗杯不同,土裡面摻雜著星星點點的白色顆粒。“營養杯的原料主要是草炭土和珍珠岩,配比是自己一點點摸索出來的,適合寒溫帶氣候。”張清林解釋,“我們的杯體原料是無紡布,上山後可以直接移栽。”
在林區,有句俗話叫:“只造不管,等於白幹。”那麼又該如何優化林分結構,撫育森林資源呢?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探索出的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模式給出了答案。
穿行在鬆嶺林業局綠水林場150林班的“管片”內,踩在細碎、柔軟的鬆針上,發出簌簌的聲音。這片平均樹高超過11米,已有25年林齡的落葉鬆人工純林見證了可持續經營技術模式的探索過程。
“鬆嶺林業局一共有6種森林經營模式,我們會針對每一種森林經營模式的不同發育階段林分,分別建立多組監測樣地。”150林班作業組長趙軍正和森林調查設計隊員架設儀器測量樹高,“這一片就是以用材主導的落葉鬆林多功能經營模式示範林,通過留優去劣、采次留好,採取透光、修枝,采伐被壓木、瀕死木、枯死木,枝丫歸堆等方法進行綜合撫育。”望著參天的落葉鬆,趙軍頗有感觸。
近年來,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通過探索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模式,實施一林一策,努力實現由擴大森林面積為主的外延式發展向提高森林質量為主的內涵式發展轉變,從而提升森林蓄積、森林碳匯能力和森林生態系統功能。2023年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共完成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任務21.2156萬畝,試點完成率100%。
大興安嶺北坡,莽莽森林深處,額木爾河緩緩地繞山流淌,蜿蜒迂回,自然形成的九曲十八灣,靈動多姿。九曲十八灣國家濕地公園保存了完整的大興安嶺沼澤濕地生態系統,202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這裡孕育了豐富多樣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是寶貴的寒溫帶基因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