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設計圖上看,京滬高鐵跨過長江,越過秦淮河,走一段平原高架橋,穿過西村隧道,便進入了南京到鎮江間連綿起伏的群山裡。
“我們進駐工地時,正趕上2008年那場大雪,天寒地凍,人地生疏。”那年冬季的寒冷讓張旭剛記憶猶新。
張旭剛介紹,他們的管段,從安基山、黑龍山、九華山由北向南,分屬南京、鎮江兩市。他們每天冒著嚴寒,踏著泥濘,與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接洽,人員、機械迅速集結,陸續開展工地調查,放線、測量同時展開。
“山上全是樹木,人都進不去。”要想施工,先清樹木,張旭剛調來全工區最好的設備,日夜不停掘進。所有的機械操作手,都被張旭剛催著推樹木、運土方,一刻不能停頓。3天就打通了進山便道,各種施工設備和材料得以源源不斷地運進山裡,為後續工作打下基礎。
就這樣,無數像張旭剛一樣的高鐵建設者,用“劈山跨海”的勁頭打造出了一條鋼鐵巨龍奔馳的通道。
京滬高鐵建成10多年來,用其自身的優異表現,展現了高鐵的巨大優勢。
京滬高鐵的建成運營,不僅提供了一條高速運輸通道,更驗證了我國高鐵技術的先進性和可行性,培育了一大批經驗豐富的建設者和運營者。自此,我國高鐵建設進入快車道,不斷突破高原、高寒等條件限制,路網規模、運行質量、裝備水平、智能技術等方面均得到顯著提升,成為我國裝備製造的一張亮麗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