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10月15日,經過近1000天實踐檢驗,省間電力現貨市場轉入正式運行,將在更大範圍內促進電力電量在省與省之間流動。
自2015年啟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來,我國電力市場化進程在各省快速推進。隨著中長期交易逐步成熟,電力現貨市場架構及市場機制建設成為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
電力現貨市場主要開展日前、日內、實時電能量交易和備用、調頻等輔助服務交易。對用電客戶來說,可以發現價格信息;對電網來說,電力現貨市場為電力短期供需平衡提供了市場化手段;對新能源來說,電力現貨市場能夠兼容新能源波動性、隨機性等特點,有利於擴大新能源消納空間。
省間電力現貨市場綜合考慮我國電力資源大範圍優化配置、新能源持續快速發展、省間省內市場有效銜接等需求,經過多年探索實踐,走出了適合我國國情和電網網情的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路徑。
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王德林介紹,省間電力現貨市場能有效反映市場供需,形成“能漲能跌”的市場化價格機制,反映出電能的時空價值。
記者瞭解到,省間電力現貨市場從跨區域省間富餘可再生能源現貨交易起步,自2022年1月試運行以來,市場範圍由點到面、持續擴大,目前已覆蓋國家電網和蒙西電網,有力促進了省間電力互濟、電力保供和清潔能源消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