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香港青年科創號”衛星上周二成功發射。右圖:中大校園內香港唯一的衛星遙感地面接收站昨日開放予傳媒參觀。中大透露,計劃明年發射另一顆光學衛星。(圖源:大公報) |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香港中文大學與國家航天局合作研發的“香港青年科創號”衛星,上周二(24日)在山東煙台成功發射並進入太空軌道。
這是全球首顆AI大模型科學衛星,也是首顆由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資助、港中大直接參與設計、研發及數據接收的對地監測衛星,將應用於災害普查、數字孿生、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等應用場景。中大研發團隊透露,計劃於明年發射另一顆光學衛星,以提供更精確的數據。\大公報記者 華夢晴
據悉,“香港青年科創號”實驗衛星由概念、研發至發射,歷時兩年,是香港首顆由中大直接參與設計、研發及數據應用的對地監測衛星,將聚焦探測香港及大灣區附近一帶環境及地理資訊。
成功建設“一條龍”研究
衛星作為中大衛星星座首發實驗星,是全球首顆人工智能(AI)大模型科學衛星,搭載“亞米級”高分辨光學遙感相機(照片解像度精確至一米以內)和高性能算力載荷,實現高解析度對地遙感觀測、數據在軌智能處理以及星上大模型在軌部署等核心功能。中大校長段崇智表示,該衛星能在香港、大灣區及全球提升的災害管理、智慧城市、碳中和、低空經濟等領域有所貢獻。
段崇智表示,今次發射實現了三項突破,包括在新質產業鏈方面,從設計、衛星探測、數據應用、分析內容、提供規劃策略,成功建設了“一條龍”研究;建立了新質大數據,能從太空觀測地面,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狀況、三維模型、氣候變化等;發展新質智慧城市,利用AI分析所得數據將用於數位孿生建設、智慧防災、低空經濟,令城市規劃工作更精準、廣泛。
中大衛星星座首席科學家關美寶教授表示,“香港青年科創號”衛星每七日會經過香港一次,進行觀測及收集衛星影像數據,團隊再進行大數據分析,所得結果能用於預測災害、土木工程等範疇。
近兩年本港比以往更多見黑雨,天文台於本月7日發出黑色暴雨警告,關美寶提到,團隊當日利用了國家的高分數據,提供數據予天文台及渠務署,支援他們的工作。發射衛星後,團隊開展一系列的發射和數據收集,將應用在智慧城市的設計和發展上,並透過衛星長期收集數據觀察趨勢,以及氣候的變量,期望未來可應用在救災及預測暴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