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2月7日,在盧旺達南方省卡莫尼地區,盧旺達青年團隊成員向鏡頭前觀眾送上新春祝福。(圖源:新華社) |
(三)
“我們十分驕傲地看到,在中國-赤道幾內亞友誼小學栽下的友誼種子,正在開花結果。”今年5月,赤道幾內亞總統奧比昂在北京通過視頻連線,與遠在雲南的學校師生代表進行交流。這所以“友誼”命名的小學是2015年奧比昂總統訪華期間宣布為雲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捐建的。“我們會努力學習,成為中非友好交往的小使者”,一名學生用稚嫩的聲音,道出了許多孩子的心聲。
中非之間,關於“友誼”的故事千千萬萬,而故事的主角,正是億萬人民。中非友好關係根在人民、源在交流。民心相通如同涓涓細流,滋養著中非友誼的合抱之木,讓這棵大樹茁壯成長、根深葉茂。
“人生樂在相知心。”人文交流是中非人民友誼的重要紐帶。近年來,從設立中國非洲研究院到打造中非媒體合作網絡,從實施數十個文體旅遊項目到支持所有非洲建交國成為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從為非洲培訓職業院校校長和骨幹師資到實施“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計劃”,從文化交流的孔子學院到技能培養的魯班工坊,中非民間交往和人文交流呈現快速發展的新局面,內容日益豐富,形式日益多樣。
跨越萬里的雙向奔赴,讓中非擁有了許多美好的“相遇”,建立起更牢固的情感“鏈接”。來自阿爾及利亞等10個非洲國家的青少年畫作隨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進入“天宮”,在太空播下科學、夢想和友誼的種子;由中國援貝寧棉花技術援助項目組修建的足球場,讓這裡的非洲人民感受著“村超”的快樂;在肯尼亞肯雅塔大學孔子學院,師生們流連於“兵聖書屋”,探究著中國古代軍事家孫子的韜略智慧和中國的和平之道;在互聯網平台上,擁有數百萬粉絲的“盧旺達青年團隊”通過演繹中文歌曲,希望“讓世界更好地瞭解中國”;在埃及,中埃兩國考古學家經過近6年合作發掘,讓塵封3000多年的孟圖神廟遺址逐漸重現往日圖景,為中非文明交流互鑒再添佳話……
塞拉利昂有一句諺語:“你永遠無法用一只手打結”。在雙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非打出一個個漂亮的同心結,繪就了一幅幅民心相通的動人畫卷。讓中非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讓中非民眾的心越走越近,中非友好關係就擁有了無比深厚的基礎,就能產生源源不竭的動力,如同大江大河一般奔騰不息、源遠流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