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不可不查
在匯率制度選擇上,發展中國家陷入了“三元悖論”,實行固定匯率制度會使貨幣政策獨立性受到挑戰,必須面臨國際游資的攻擊風險,而選擇浮動匯率制度又會導致淨外幣資產和負債的不穩定。
一些發展中國家以美元進行借貸和投資,採取軟釘住美元的政策,防止本幣過度波動或貶值,但這也使其陷入了高儲蓄兩難。持續盯住美元,一旦國際金融市場大幅震蕩或者惡化,就會出現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和資金流出的狀況,而這種貶值的背後往往是財富重新分配,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國際收支失衡和外債持續擴張是制約發展中國家增長的關鍵,其中的主因是部分發展中國家的金融不發達,以及金融政策的失誤,包括過於激進的銀行自由化和放鬆匯率管制。此外,在當前國際環境下,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經常項目盈餘和貿易順差帶來了豐富的外匯儲備,是面對強勢美元動蕩的強心針。反觀擁有龐大經常項目赤字的土耳其和阿根廷在面對美聯儲加息收緊貨幣政策時出現匯率大幅貶值、股市大幅波動。統計顯示,阿根廷比索是2023年全球貶值最嚴重的貨幣之一,按美元計算的累計貶值幅度達到78%。
選擇金融開放的時機非常重要,在不確定性因素劇增的背景下,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開放政策可能並不十分有效。1980年以來,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壓力下迅速開啟金融自由化,結果出現了金融危機。1998年,俄羅斯被迫宣布允許盧布自由浮動,盧比兌美元匯率大幅貶值,導致俄羅斯迅速陷入債務危機。2002年,阿根廷宣布放棄貨幣局制度,阿根廷比索下跌70%。歷史經驗表明,金融自由化的成本很高,在風險管理成熟度不高的情況下,必須逐步實行自由化進程才能夠避免陷入金融殖民主義。由於受制於美元外債占比過高等問題,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匯率可能繼續承壓,陷入“滾雪球”的長期債務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