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順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讓農民種糧也能致富。
江蘇灌南縣新安鎮相莊村,剛售完麥子的相升文算起收益賬:“去年秋冬種引進了‘淮麥33’新品種,單產達到1200斤,有最低收購價托市,加上補貼,一畝地純收入500多元。”
“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明確,堅持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構建起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的“四梁八柱”。今年,國家繼續加大對糧食生產支持力度,提高小麥、早籼稻最低收購價格,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農業支持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穩定農民種糧收益預期。
農村集體資產“底清賬明”,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今年年初,四川成都市雙流區彭鎮鰱魚社區迎來首次村集體經濟分紅,1639名成員人均分紅300元。“家裡7口人,一共領到2100元。”村民吳明稀說。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領域又一項重大改革。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清查核實農村集體賬面資產9萬多億元,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約9億人,在農業農村部門登記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約98萬個。2022年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總收入超過67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