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涵養生態文明新風尚
來源:人民網 作者:董絲雨
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成果顯著而醒目,與科學理念指引、治理有力托舉密不可分
近期,有關野生動物保護的好消息不斷。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監測記錄到5只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彩鹮。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發現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狗獾的身影。在廣西,經觀鳥愛好者辨認,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褐翅鴉鵑已經在南寧“安家”。如今,隨著生態環境穩步向好,新物種、新記錄種不斷被發現,我國生物多樣性豐富度在逐步上升。
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野生動物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成果顯著而醒目,與科學理念指引、治理有力托舉密不可分。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通過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栖息地保護建設等舉措,促進野生動物保護事業快速健康發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快速推進,第一批789處野生動物重要栖息地和1140處候鳥遷徙通道重要栖息地發布,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重點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這些舉措和成就,充分體現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相較於以往,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得到更多的關注,各地也更加注重因地制宜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比如,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自試點以來,整合了園區內原有的19個自然保護地,系統開展虎豹關鍵擴散通道等栖息地修復、生態廊道建設,促進虎豹種群數量不斷增長。站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才能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造良好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