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安徽淮南武王墩墓逐漸揭開神秘面紗
http://www.CRNTT.com   2024-05-24 19:10:01


 
  “目前現場保護階段,我們對漆木器的保護主要是及時提取有效信息後做初步的清理,再入去離子水做穩定性保存,後續會進行清洗、脫水、乾燥、修胎、髹漆等一系列修復步驟。”溫婧琦介紹。

  此前與漆木虎座鳥架鼓一同被追回的“內樂”虎座,虎背有長方形鉚孔,是放置編鐘的底座,虎腹胸處刻有“內樂”字樣銘文。“外樂”一職雖不見於《史記》《漢書》等傳世文獻,但散見於秦代封泥、漢代簡牘、戰國鐘虡銘文等出土文獻。

  有專家推測,“內樂”應該是相對於“外樂”而言的。秦至漢初,掌祠祀、宗廟之樂的當是“外樂”,掌宮廷、宴饗之樂的則為“內樂”。更為難得的是,此次考古人員在墨書文字中找到“樂府”二字,椁室內對應放置樂器,這也將樂府機構設置的最早時間由秦提前至戰國時期。

  周代尚德,君子比德於玉,也愛佩玉。武王墩墓提取出的龍鳳形玉佩、玉璜、玉管、玉環、玉璧等玉器,相當精美。所謂王身出玉聲。據張聞捷介紹,按照《禮書》所述,古人懸掛主玉佩時,會從胸前綴到膝蓋,走路時,玉相互碰撞,發出“佩玉鏘鏘”的聲音,以此用來調節步伐的節奏,顯示氣度。

  無論是樂器之聲或是玉器之聲,武王墩的悠揚之聲可謂餘音繞梁,仿佛能夠追尋那些屬於中國的輝煌歷史足跡,感受千年文化的脈動。

  科技賦能

  與時間搶“時光”

  截至目前,武王墩一號墓(主墓)北室、西室和東一室已發掘完成,東二室和南一、二室發掘工作接近尾聲,之後將發掘中室。相關考古發掘工作,如今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

  地下,時常霧氣籠罩。研究團隊在考古發掘現場搭建霧化噴淋系統,每天分時段霧化噴淋,能夠有效控制椁室內微環境,避免了椁板、漆木器等有機質文物因溫度升高、水分蒸發而開裂與變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