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龍舟非一木 雕琢以全心
http://www.CRNTT.com   2024-05-19 13:20:02


(來源:人民日報)
  中評社北京5月1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堤壩邊,一件件木材碼放整齊;廠房裡,畫師忙著上漆,繪上龍頭龍身;大街上,不時有貨車停靠,搬運龍舟成品……端午將至,走進江西上饒萬年縣梓埠鎮,濃濃的龍舟文化撲面而來。

  梓埠自古水運發達,舟楫往來,穿鎮而過的安樂河繁盛不衰。村民李光定(見上圖,徐聲高攝)從小鐘愛龍舟製造,16歲拜師學藝,而後便有了五十載守藝生涯。一墨彈一線,每刨皆匠心,從選木到下水,10多道工序李光定基本靠手工完成,造船絕非紙上談兵。

  如今,作為市級非遺傳承人,他的心中多了一道“工序”——教徒。

  選底筋也叫選龍骨,是他傳授的第一課。龍骨相當於貫穿龍舟的脊椎,是整條船的關鍵部位,一般用水分幹透且垂直的大杉木。龍骨強度彎度,直接決定龍舟結實程度及弧度,關係著後續工序。龍骨正、直,行船才能安全快速。

  “從木頭一端望過去,必須是筆直且輕質的木材。基準線一旦拉歪,整只龍舟就等於報廢。”徒弟蔡北峰起初連工具都認不全,不是這個拿錯,就是那個弄壞,現在技藝、口碑與師父旗鼓相當。

  選好材,方可出好彩。龍骨選材要嚴,培養人才也同樣嚴格。兒子李賢漲長期跟在身邊學藝,為了幫助他搞清每道工序,李光定專門製造了實驗舟,標記“①②③……”等符號。猶如教孩童拼積木,苦學基本功3年有餘。

  儘管技藝在手,李光定師徒並不閉門自守。比如,第五道工序俗稱拗龍骨,是龍舟成型的關鍵。把五六條高矮不同的木凳擺好,龍骨落在凳上,按照中間低、兩端往上頂的方式撐出一個弧度。費力不說,用力不均還會導致較大誤差。

  師徒幾經探討,嘗試吸收現代技法,購買激光弧線儀,並在車間裝了兩台起吊機。客戶發來弧度需求,起吊機同時發力,幾分鐘就可完成以往五六人半個多小時的工序,精準又省力。

  從傳統中劃行而來,龍舟在當地有了新的生機——

  一家四代造船的胡永明巧用電腦軟件,設計的產品數據更精、形象更真、速度更快。年輕人李義從城市返鄉融入傳承隊伍,結合力學美學等知識,造出美觀、輕便的快舟,耐用性不斷提高……

  龍舟非一木,雕琢以全心。如今的梓埠鎮,龍舟文化產業園正在建設,以文促旅,以旅帶商;龍舟製造協會組建,傳承人、廠商之間交流技術、分享經驗。在這裡,龍舟傳統文化與現代製造商業相輔相成,水漲船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