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浙江杭州數字賦能公權力監督提質增效
http://www.CRNTT.com   2024-05-12 11:32:35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紀委監委用好“大數據+監督”模式,梳理監督業務流程、收集關鍵數據、建立大數據監督模型機制,及時發現潛在的公權力運行風險。圖為該區紀委監委信息中心工作人員集中研判監督模型結果。湯華達 攝(圖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每月月初,是浙江省杭州市養老服務電子津貼發放的日子。最近一段時間,拱墅區文輝街道負責民政業務的工作人員每天都會走訪瞭解轄區內發放對象基本狀況、健康情況等信息,特別是按照核查機制要求,重點對區民政局下發的戶籍已遷出等人員名單進行核實。

  “街道每月領取養老津貼的有1.2萬人左右,受戶籍變動、因故死亡等影響,具體人數一直在動態變化。”文輝街道紀工委專職紀檢監察幹部包恰旻告訴記者,受近年來各地通報查處的違規發放領取養老補貼等問題啟發,街道紀工委也想對轄區內發放情況“摸摸底”,但受限於人手短缺、對象眾多等因素,一時難以實現。當時,正值杭州市紀委監委在拱墅區開展街道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場景試點,探索對日常監督場景實現快速自定義建模分析。2023年1月,文輝街道紀工委聯繫到大數據監督工作專班,希望借助數據分析進行情況摸排。

  “文輝街道紀工委提出,以拱墅區養老服務電子津貼實施細則為建模依據,裡面明確規定補貼對象要具有拱墅區戶籍並居住在杭州市區。”拱墅區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專班負責人勞偉介紹,通過溝通確定需求後,大數據監督工作專班從戶籍信息、身份證號兩個維度構建模型,將養老津貼發放信息和公安的戶籍信息進行比對,全區共發現疑似超發補貼情況212條,查實197條。

  隨後,拱墅區多個紀檢監察組織圍繞惠民資金發放情況提出建模需求並運用於不同監督場景。其中,在朝輝街道發現社區社工韓某某因在其負責的社區高齡津貼審核及發放工作中不正確履行職責,未按規定進行聯繫走訪和停發津貼,導致對少數人員長時間超發高齡津貼,最終韓某某受到政務記過處分。2023年5月,針對津貼發放審核把關不嚴等共性問題,拱墅區紀委監委向區民政局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推動開展高齡老人生活津貼發放專項治理,督促規範發放流程,定期復核、動態管理。

  “在大數據監督推動下,區民政局自去年5月建立了養老補貼核查機制,對養老服務電子津貼、老年人高齡津貼等實行區、街道、社區三級審核,並進一步完善了津貼發放標準流程等制度,堵塞漏洞,嚴防多發、重發、漏發等問題出現,確保社會福利政策應享盡享。”勞偉說。

  根據日常監督需求自定義創建監督模型,進而快速實現數據碰撞,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線索,是杭州市紀檢監察機關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紀檢監察業務的一項探索。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開展數字技術賦能基層監督中,杭州市紀委監委充分發揮“數據建模”應用面廣、靈活便捷等優勢,有效解決傳統數字監督平台用途單一、成本較高等問題,通過“自助式”的數據碰撞生成預警,形成“數據碰撞—系統預警—調查核實—處理糾正”的閉環監督處置模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