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清明:氣清景明養心性
http://www.CRNTT.com   2024-04-03 10:22:33


 
  “忽見家家插楊柳,始知今日是清明”“清明不戴柳,紅顔成皓首”“清明是處插垂柳,院宇深深綠翠藏”……古時清明郊游,流行采回花草插於門上、頭上,尤以插戴柳枝為多。《歲時雜記》記宋代風俗:“家家折柳插門上,唯江淮間尤盛,無一家不插者。”自古以來,柳枝就被視為驅邪辟祟的象徵。清明祭祖、掃墓,俗信認為會有邪祟出現,為防邪氣侵擾,人們選擇插柳於戶、戴柳於首。柳為春季應時嘉木,得春氣之先,它是生命力量的象徵,古人墓地一般都種植柳樹。由於掃墓折柳的人太多,宋人有詩勸告“莫把青青都折盡,明朝更有出城人”。

  除了踏青郊游,全國各地還有拔河、蕩秋千、打馬球、植樹、鬥雞、放風箏等一系列民俗和游春活動。其實,這些民俗和游春活動某種程度上正合中醫養生之道。中醫認為,清明萬物生長,陽氣升發,人體應該借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是宜“動”忌“靜”。春天郊外踏青,可以使人體全身的經絡得以舒緩放鬆,達到舒筋活絡之效;行走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可以使人減輕壓力,心寧神安,讓人放慢心跳和呼吸,對心肺大有裨益;戶外散步、踏青等活動較為柔和,可以清淨心氣、暢達心境、怡養心性,有助於人體肝氣疏洩,陽氣生發,肝開竅於目,肝氣越旺盛,目也就越清明。

  寒食冷餐,食用有度

  除了祭掃、踏青和插柳,清明節還有吃寒食的習俗。寒食,一般指不用生火就能吃的冷食。古時人們祭祀祖先時會做一些糕點,待祭祀完畢後食用。後來,各地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習俗。如今,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例如山東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可以使眼睛明亮。在北方,寒食有蒸面燕、饊子等,而在江南一帶,寒食則一般是青團、艾青餃一類的食物。

  “三月裡寒食又清明,燕燕鑽滿圪棗林”。在山西等地,清明前後流行節俗食物“寒燕兒”,即用白面捏成小燕子,綴以高粱粒點睛,燕子口銜一截“綠柳枝”,栩栩如生。“寒燕兒”也叫“子推燕”,起源於春秋時期“介子推綿山焚身”的民間傳說,人們掃墓時用以祭奠先祖,以表追思。同時,“寒燕兒”又有迎春納祥之意,它的嘴朝上張開,寓意將小孩子的病都給銜走。

  在南方,盛行青團和各種粑、粿,無論餡料是葷是素,外表都用艾草等染綠,應和清明之“清”。青團又叫清明果,古時用作祭祀,如今成了一道春天的時令點心。千百年來,青團的外形一直沒有變化。每到清明,江南許多人家要做青團,剪艾草、煮青、搗青、和粉、裹餡、蒸熟……作為“春季限定”,青團油綠如玉,透著清淡植物香氣,蒸熟後香糯可口,有人說這是“把春天揉進粉裡、吃進肚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