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讀懂漢服背後的文化之美
http://www.CRNTT.com   2024-03-13 10:04:26


3月2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伍德赛德斐洛里庄园,汉服爱好者演示花朝节仪式。(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 社會上興起漢服熱,既說明人們喜歡漢服漂亮的樣式,也代表人們對漢服所承載的傳統文化的認可。當一些不規範的甚至是毫無歷史依據的漢服在現實生活中流行起來,人們還將其當作瞭解傳統文化的窗口,他們很可能會對傳統文化產生錯誤認知。

  飄逸精致的裙擺,典雅大氣的羽衣,纖薄如紙的罩衫……如今,無論是在街頭巷尾,還是在公園商場,經常可見身著漢服出行的年輕人。在很多攝影寫真、影視創作活動中,漢服更是必備的服飾。

  廣義的漢服是對漢民族傳統服飾的統稱,泛指以漢民族傳統服飾為主體,在社會演進中不斷吸收其他民族服飾特點而逐漸形成的華夏服飾體系。而狹義的漢服是個歷史學層面的概念,主要指漢代以關中京畿地區為代表的服飾系統,其形態與東周時期的多元服飾文化一脈相承,比如楚服的曲裾、秦服的擁頸、齊服的後凹下擺等。漢服穩定的形態基礎是在漢代打下的,它的形成和發展進程始終伴隨著漢文化的傳播而展開。在2000餘年的發展中,漢服雖然一直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不斷吸納著新的服飾文化元素,呈現持續、長期、漸進式的發展態勢,但它在漢代即形成的核心特點始終得以保留,比如交領右衽、寬袍大袖、平面剪裁、絲麻質料等。

  近年來,漢服消費市場呈現井噴式發展,目前市場規模已突破百億元,漢服消費者數量達到千萬。但漢服市場還存在諸多不規範的地方,比如有些設計者為求“新”,將不同時代的服飾混搭;有的漢服藝術加工過度,花裡胡哨,不符合漢服形制要求;有的漢服產品粗制濫造,要麼布料低劣,要麼剪裁粗糙;在一些網絡遊戲中,一些虛構的、沒有任何歷史依據的服飾也被稱作“漢服”……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漢服具有禮儀、審美等多重文化意涵,是民族特徵的標識物之一。“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漢服把古典、含蓄、輕盈、飄逸之美體現得淋漓盡致。今天,社會上興起漢服熱,既說明人們喜歡漢服漂亮的樣式,也代表人們對漢服所承載的傳統文化的認可。那些身著漢服的年輕人,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流動窗口。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漢服領域的不規範現象,不利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因為當一些不規範的甚至是毫無歷史依據的漢服在現實生活中流行起來,人們還將其當作傳統文化的載體,他們很可能會對傳統文化產生錯誤認知。

  漢服市場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跟商家急於求成、盲目追求利潤有關;另一方面,也跟學界、設計界對漢服缺乏扎實系統的研究,導致漢服缺乏權威統一的設計規範和設計標準有關。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