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鄉村遺產中的“村超村晚”
http://www.CRNTT.com   2024-03-12 10:30:41


 

  年輕人回鄉創業

  距離大利侗寨不遠就是豐登侗寨。為慶祝龍年春節,侗寨村民唱大歌、唱侗戲,打糍粑、做豆腐;長輩們還會拿出平日裡一遍遍染曬好的侗布,給家裡的小孩做過年穿的新侗衣。進入豐登,到處可以看到“倚山人”的品樣標識,這裡的山水田園間坐落著“倚山人手造生活工作室”,主理人楊成蘭是從這個村寨裡走出的第一位大學生,也是第一個回鄉創業的年輕人。“我從小上山采植物染布,聽著家家戶戶的織布機聲音,穿著自家人用雙手製作的衣服長大。‘倚山人’即倚山而居的人,想表達的是侗族人與大自然一直和諧共處、相互依存。”楊成蘭說。

  2016年,楊成蘭辭去城裡的工作,回到家鄉,開始創業做侗布。剛起步時,工作室衹有20平方米大小。她挨家挨戶找織娘,堅持手作侗族土布。現在,她的合作夥伴有300多人,遍布周邊十幾個縣。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的“天才媽媽”項目也在此落戶,通過帶動精通侗族織染手工藝的婦女就地就業,不必再外出打工,從而減少了留守兒童現象。

  創業8年,楊成蘭在鄉間地頭建起了集染坊、手作房、織布間、體驗空間、文創展廳一體的工作室;不僅做植物染、手工織布、文創產品,還發展起了非遺研學、侗寨民宿。產品也遠銷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2022年,“倚山人”被列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非遺傳習中心,也有了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在保護和傳承傳統手工藝的同時,我們結合現代審美,講究創新和實用性,希望做出能讓更多人使用和喜愛的非遺產品。”楊成蘭說。

  侗布技藝多以口口相傳實現傳承。侗布的製作工序繁多,包括紡紗、織布、染布等,每道工序都極費時間與精力。在當代,侗布製作工藝同樣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這麼多年來,總擔心這個手藝失傳。”楊成蘭描述工作室背後的故事,“我們不斷去吸引、培養年輕人,希望他們瞭解當地文化,感受其中的魅力。”

  “與剛創業那幾年比,現在工作室的年輕人多一些了。”楊成蘭說,“這一年來,‘村超’火爆出圈,也讓我們這裡的客人多了起來,更多人前來關注和瞭解這裡的非遺。我盼望這樣能讓更多的年輕人回來,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並努力去做,也希望我們的侗族土布走向世界各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