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契打破之後形成廈金水域的新治理形態
中評社記者:針對“2.14惡性撞船事件”,國台辦發言人正式否認了不存在“禁、限制水域”一說,大陸方面隨後也在廈金海域開展常態化執法。您如何看待大陸採取的反制舉措?
李義虎:就台方惡性撞船事件,大陸有關方面的代表和遇難漁民家屬與台灣相關人員已經有15次閉門協商,但台方既沒有拿出誠意,也沒有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致使協商無果。現在,大陸方面代表和兩名遇難者家屬已從金門返回。應該說,真相、道歉、賠償是解決問題的應有之道、正確之道,也是人道之道。
針對“撞船事件”,大陸做出了必要的反應,採取了因應式的反制措施。國台辦發言人稱此一事件為“惡性事件”,表達了大陸各界的憤慨之情。不僅強調了問題的嚴重性,而且強烈要求台灣方面查處此事,做出明確、合理的交代。針對台灣方面所說“禁止、限制水域”,國台辦方面基於法理明確予以否認,公開正式地表示“根本不存在所謂‘禁、限水域’”。很快,大陸海警在廈金海域開展常態化執法。2月19日,福建海警執法人員開赴廈金海域巡查時,強制登上一艘金門游艇進行巡檢,行使執法權和檢查權。
台方需要明白一個道理,事起於偶然,卻也將造成必然;默契打破之後將是另類新常態。大陸方面對廈金海域的常態化執法巡查,包括對台方船只巡檢,將形成廈金水域的新治理形態,這種新治理形態不僅有利於保護大陸漁民權益和海域秩序,而且意味著從宣示擁有主權到實際管控治權的脈絡更加清晰,範圍上則可以進一步從廈金水域到台灣海峽。這個新常態雖然屬於大陸方面因應式反應,但對掌握和擴大台海地區的實際掌控權是有意義的。
選舉結果反映島內民意存在“量子糾纏”現象
中評社記者:今年台灣大選結果令各界對台海局勢深感擔憂,您如何看待兩岸關係前景?您認為,當前兩岸關係存在哪些風險需要警惕?
李義虎:1月13日台灣地區領導人及民意代表“二合一選舉”落幕,2月1日“立法機構”負責人選舉結果揭曉。對這次選舉要從“二合一”的整體來看,既要看到其領導人選舉的結果,也要看到“立法機構”生態發生的一些變化。
2017年7月,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的一個報告就認為,鑒於島內政治板塊移動、社會結構變遷、民意複雜流變、內外環境演變以及族群、地域、階層、新媒體等多方面因素的聚集變化,民進黨將走入“長期執政”,所謂“長期”指超過8年和兩個任期,剩下的問題只是“長期執政”加“全面執政”還是“長期執政”加“片面執政”。 2024年選舉前近1年的大部分民調顯示,多數民眾希望“下架民進黨”,但選戰結構原因,主要是藍白合破局、棄保沒有發生以及反對民進黨的民意得不到有效整合,導致最終未能實現大鐘擺效應下的政黨輪替;而更深層次的內因,乃是北大報告中所列舉的“聚集性”因素仍對島內政情和民意走向存在影響。這使得“賴蕭配”在六成民眾反對的情況下仍能在“夾縫”中以微弱多數勝選。
對這次選舉結果給島內政治帶來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以“下架民進黨”為目標的政黨輪替未如預期發生,民進黨仍可能維持較長時間的執政局面,大鐘擺效應(8年一次)因島內政治生態複雜演變被打破。第二,民進黨雖然維持長期執政局面,但卻是“片面執政”。“賴蕭配”在擁有龐大行政資源的情況下僅獲得四成得票率,說明只得到基本盤的支持,賴清德將成為一個弱勢執政者。由於民進黨“立委”席次大幅萎縮,政壇“朝小野大”,蔡英文長達8年掌握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的“全面執政”已成過去,今後將走入殘缺性較強的“片面執政”,其兩岸政策將受在野勢力牽制。第三,島內政治已突破藍綠對決的二元結構,選前“三腳督”已演化成選後三黨政治格局,島內日常政治運作、包括“立法機構”運行呈現出新生態和新布局,民進黨很難再“一黨獨大”。
第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選舉結果反映島內民意存在“量子糾纏”現象。島內主流民意到底是什麼,是我們一直追問的問題。為什麼60%民意要求“下架民進黨”,卻沒能實現政黨輪替?不過,“賴蕭配”在多種民意混雜相處、反對者甚眾的情形下勝選,也是這次選舉的一個奇觀。應該說,受歷史和現實因素影響,島內民意帶有複雜、多元、流變的特點。在這次選舉中,“下架民進黨”(或在民眾黨那裡是“政黨輪替”)、“戰與和”、反腐敗等議題都反映部分民意,也對民意的波動均有影響,但整體看這些民意沒有得到有效整合,未能集中轉化為投票行為。就深層原因來說,“政黨輪替”、“戰與和”等跟民進黨方面提出的“民主對威權”議題,也跟其他選戰議題、選民意願混雜、對衝,呈現“量子糾纏”狀態。由於2014年反服貿運動以來島內民心民意與社會意識形態已有“迭代型”變化,而隨著人口的新陳代謝這種變化有加劇之勢,因此對島內民意的認識最忌諱用簡單的觀察分析,包括過度依賴某些僅只反映事物表象的量化方法。例如,選前人們很關心各種民調數據,而選後對這場選舉進行復盤分析也拿這個說事;雖然這次選舉結果跟選前民調是最為一致的一次,但復盤分析不僅要重視選舉中的各種數據(民調數據和賭盤數據),更要重視三組候選人和各自政黨提出的選舉主軸,弄清這背後所代表的是哪種民意、哪部分民意,從而掌握住真實民意脈動到底是怎樣的,島內政治生態和社會結構到底是按照何種深層邏輯演變的。這樣做反而對我們從中長期角度觀察和判斷台灣問題,進而真正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是有好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