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工智能往事:科技進步背後的人性光輝
http://www.CRNTT.com   2024-02-29 10:10:51


 
  當人文學科以積極主動態度擁抱人工智能技術時,它們能實現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創新。在書中,麥考黛克提到了聖母大學博士後丹·西尼金的計算分析案例,這種跨學科的合作不僅能夠提供對傳統問題的新視角,還能揭示隱藏在日常現象背後的深層次力量。

  在通過傳統的文學研究方法獲得博士學位後,西尼金博士開始懷疑他所學書籍的出處。是什麼讓它們(書籍)找到我的?為了找到答案,西尼金開始做數據分析,通過對出版業趨勢和模式的追蹤,他得出的答案是“錢”。在1960年,美國的出版商們幾乎都是自主運營的。而到了2000年,6家全球企業集團出版了80%的書籍。出版業的這一轉變,極大地影響了哪些書籍能夠到達讀者手中。西尼金的研究揭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事實:文化消費和傳播並非僅受到藝術價值或讀者興趣的驅動,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被經濟利益左右。

  貫穿全書的,還有很多類似的故事。這些都是麥考黛克對於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厚情感和個人見解。她的文字遠超過單純的信息傳遞,更傳達了情感和觀點。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她對於人工智能發展的熱情,對科技進步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的關切,以及對於未來的無限好奇。

  在沉浸於《人工智能往事》這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我不禁想起了2023年的另一部暢銷作品——百歲老人楊苡的口述自傳《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兩本書雖然主題迥異,但都以深刻的個人視角,記錄了個人與時代、歷史上重要人物的交織和親密交往。楊苡的生命經歷如同一部活生生的中國近現代史,她以謙遜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眾多中國近現代史上耀眼星辰背後的人性光輝

  與楊苡講述故事的方式類似,帕梅拉·麥考黛克在書中,並不是以炫耀自己與眾多人工智能領域巨擘的交往為目的,而是以一名直接參與者和見證者的身份,細膩地描繪了這些科學巨人的生活和性格細節,讓我們得以一窺那個時代科技巨變背後的人性面貌。

  帕梅拉·麥考黛克與楊苡在學術背景上有著驚人的相似——兩位都出自英文系的學習背景,楊苡是西南聯大外文系和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的畢業生。她們的文學背景賦予了她們獨特的敘事技巧和深邃的人文視角,讓她們能夠跨越科技與人文的界限,講述那些跨學科領域內的故事。

 《人工智能往事》這本書的英文原名是“This Could Be Important:My Life and Times with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tsia”。如果我有幸翻譯這本書的書名,我會選擇《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我與人工智能的那些年,那些事》作為其中文名稱。這個標題也許更能忠實於原文的核心思想,同時突出作者親歷其境的獨特視角。正如楊苡的自傳成了過去一個世紀家國變遷的一扇窗,麥考黛克的作品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窺視人工智能發展、理解其背後人文關懷的大門。通過她的敘述,我們不僅能夠跟隨她的腳步深入人工智能的世界,更能感受到在這一切科技進步背後,那些對人類未來抱有深切期望和責任感的科學家的情感與思考。這份記錄,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思考與期待。(來源:澎湃新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