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互動社交”可以為舞台藝術帶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24-02-28 18:05:51


 
  回頭看,花絮先於正片火爆,演員即興發揮先於作品內容口碑出圈,並不完全是巧合或意外。回溯事件,其符合了當下傳播的幾個要素。首先,短視頻時代,影像傳播能夠撬動的流量,往往大過文字圖片等樣式。可以往,作為現場的藝術,舞台演出在視頻傳播層面主要靠前期宣傳片和媒體採訪內容對外傳播,不僅內容有限,其樣式也相對正統。而《新龍門客棧》不是像傳統戲曲演出那樣只向觀眾席致謝,而是借鑒了上海亞洲大廈小劇場音樂劇的互動方式,在返場環節精心設計加唱、合唱,並專門設計獨屬於返場謝幕的演員互動,供觀眾拍攝剪輯,發布到網上進行傳播。其次,這種邀請觀眾“共創”的模式,也符合當下青年觀演群體日益增長的“參與性”需求,觀眾可以根據拍攝的內容進行“二創”,也就是通過短視頻配樂、花字、特效等各種技巧,充分放大拍攝內容的情緒、甚至“改寫”舞台既定的人物關係和表演內容。《新龍門客棧》的出圈“飯拍”短視頻在網絡發酵後,許多從未接觸過戲曲的觀眾,甚至不知道這是什麼劇種的什麼劇目,哪怕沒有機會親自走入劇場,但並不妨礙他們被“圈粉”、助力作品的網絡傳播。

  在新傳播格局的變數中尋找放大舞台優勢的定數

  誠然,對於舞台藝術,尤其是傳統戲曲,想要復制《新龍門客棧》憑借飯拍二創視頻的“一夜躥紅”並不容易。不過,新的傳播格局下,“爆款”“熱搜”背後,仍有“定數”可循——那便是青年觀眾的觀演需求變遷。不同於傳統觀眾,即便在以“觀看”“接受輸出”為主導的劇場,他們也希望獲得更多的展現與表達機會。於是,伍佰可以把演唱會開成“萬人KTV”——自己不唱指揮觀眾;於是,更近距離的環境式、小劇場舞台風靡,觀眾甚至會身著與戲劇主題相關的服裝觀演;於是,更強調互動性的沉浸式、社交性戲劇應運而生,“社牛”觀眾的互動可以讓演員都招架不來。同樣的,在觀演過後,更具參與性的“圖文觀劇repo(即觀後感)”以及“二創視頻(對官方宣傳物料以及現場拍攝進行再創作)”也成為社交平台有關作品話題的主流。

  所以,如何從台上滿足“被動觀演”需求逐漸延伸至全流程滿足觀眾“主動參與”意願,決定著觀眾後續產出內容質量與多寡的關鍵。“話劇九人”這一青年演劇團體應該算是個中代表。主創從內容創作到後期宣發物料,可以說都為觀眾後續的“互動社交”提供了豐富的空間。

  首先從作品內容來說,他們的《四張機》《雙枰記》《對稱性破缺》《春逝》《庭前》五部作品各自獨立,但故事時代背景相近、角色互有關聯和重叠。這就令觀眾不僅從補全故事架構的角度被勾起觀演興趣,同時也在社交討論中,進一步分享與討論觀演順序、整理事件時間軸,參與到豐富九人“故事宇宙”之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