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再尋刺桐港,海絲文化從這裡揚帆
http://www.CRNTT.com   2024-02-23 11:28:27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楊良盾介紹,“水密隔艙”是指用隔艙板將船艙分為互不相通的艙區,每個隔艙板中,板與板之間的縫隙用桐油灰加麻繩艌密,以確保水密。即便其中一部分艙室進水,其他艙室仍然能夠保持乾燥,確保船只漂浮和平穩行駛。

  具有良好抗沉性能的福船,保障了遠航的安全,也帶來了“大批商人雲集於此,貨物堆積如山,買賣的盛況令人難以想象”的景象。而在當時的海上絲綢之路上,我國出產的德化白瓷是買賣中的重要商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明良提到,宋元時期出口了大量生活日用瓷,“中國白”猶如一個符號,在實用中向世界傳遞著中國魅力。

  人們載著貨物遠航歸來,看到矗立在刺桐港旁的航標石塔,就是到家了。遠航人對“家”的情感,不止凝結於“愛拼才會贏”的敢闖敢幹勁頭裡,也寄托在鄉土生活中的一曲一調、一物一品之間。這些極具閩南特色、又帶著“海絲”基因的技藝,不斷在保護傳承中創新發展,為歷史文脈注入著新鮮活力。

  古朴幽雅、委婉深情的南音,唱不盡閩南人生活中的景和物,也訴不完血脈相連的“鄉愁”。這項漢族傳統音樂文化“活化石”,也是泉州歷史文脈的生動體現。2023年央視“春晚”上的一首《百鳥歸巢》,飽含著適應於當代社會需求的傳統美感和創新意味。

  對此,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南音)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連法提到:“年輕一輩覺得有創新,他會覺得很喜歡。有年輕人這股核心力量,未來才會更好地推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