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歐盟應將“反對同中國脫鈎”落實到行動上
http://www.CRNTT.com   2024-02-22 10:48:04


 
  其二,歐方應對烏克蘭危機不利,導致自身通脹高企,歐洲工業受重創。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歐盟絕大多數國家主動棄用廉價、易得的俄羅斯能源產品,轉而求購昂貴的替代品,導致嚴重的通脹問題。農產品、日用品、工業品等價格普漲,不僅加重了歐洲普通民眾的生活負擔,也讓歐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大幅下降。日前席捲歐洲的農民抗議活動,就與能源危機、通貨膨脹問題脫不開關係。而與能源關係更為密切的工業生產受波及尤為嚴重。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工業強國德國,經濟已陷入低迷。德國聯邦統計局1月30日稱,去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德國經濟增長均出現停滯,第四季度則環比下降0.3%,全年GDP下降0.3%。其中工業經濟表現尤為糟糕,全年下降了2.0%。大量德國工業企業被迫減產甚至停產,國家面臨去工業化風險。

  由此可見,歐洲工業競爭力喪失,特別是價格方面的劣勢——其根子顯然不在中國。歐委會中的某些人卻堅持將板子打在中國身上,與其說是開錯了藥方,倒不如說是試圖轉移焦點、出於意識形態考量配合美國的拙劣行徑。

  自去年以來,歐方一些官員就在不同場合反復宣揚“去風險”言論,表面上看避談“與中國脫鈎”,但其實質仍是“去中國化”,其採取的一系列行動證明了這一點。甚至在事關歐盟未來發展的綠色轉型方面,他們也欲除中國元素而後快,例如,以“補貼”為由調查中國風電和電動汽車企業。若歐方一刀切地將中國高性價比工業品排除出歐洲市場,只會進一步推高通脹水平,這既解決不了歐盟自身問題,也無益於中歐關係大局。

  當今世界,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風險,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荷蘭外貿與發展合作大臣施賴納馬赫爾等官員坦言,沒有中國,歐洲的綠色轉型不可能成功。歐方若想擺脫當前困局,為維護多邊主義作出貢獻,就需要將“反對同中國脫鈎”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形成合力,共同破除發展路上的藩籬。

  來源:中國網  作者:華章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