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不拘一格評人才”的氛圍正在形成
http://www.CRNTT.com   2024-02-21 11:23:19


 

  不數年頭論業績。對科研人員主要看研究成果能否“頂天立地”;對臨床醫務人員主要看是否能看病、會看病、看好病;對各類教師主要突出教育教學能力和業績,把教學質量作為主要標準。

  論文不作硬杠杠。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淡化論文要求,臨床病案、手術視頻、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等成果形式均可替代論文要求;對研究人員,強調論文質量,淡化數量要求;對高校教師,不以SCI、SSCI等論文指標作為前置條件和判斷的直接依據。

  獎項成為加分項。改變以靜態評價結果給人才貼上“永久牌”標簽的做法,獲獎作品的級別和數量等不再是職稱評審的門檻條件,而是作為評價能力水平的加分項。

  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破”得不夠、“立”得也不夠,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競爭比較優勢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還沒真正建立。在職稱制度改革中,如何處理“破”與“立”的關係、如何協調“放”與“管”的尺度?

  答:深化職稱制度改革以來,在中央文件和人社部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出台的各系列職稱改革意見中,均對破“四唯”提出明確要求。目前基層落實還有一個過程,一些地方和部門把握不好“破”和“立”、“放”和“管”的關係,對如何操作缺少相應辦法。2022年,人社部出台《關於進一步做好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堅持“破”與“立”相結合,不立不破,先立後破;堅持“放”與“管”相結合,既注重發揮用人單位主體作用,又強化監督指導,確保中央精神和改革政策落實落地。

  著眼“如何立”:一是動態調整職稱評審專業。探索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業態、新職業納入職稱評審範圍。二是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建立體現職業道德、專業能力、技術水平、學術影響力等多維度的職稱評價指標體系。三是推行代表作制度。以專利成果、項目報告、工程方案、設計文件、教案、病案等多種成果形式作為評審材料,重點考查研究成果和創作作品質量。

  著眼“如何破”:一是合理設置論文和科研成果要求。明確除基礎研究外,各職稱系列不將論文作為職稱申報的必要條件。變論文“單選”為成果“多選”。二是破除“唯學歷”“唯獎項”傾向。不具備規定學歷要求但業績顯著的可由專家推薦破格申報,技工院校畢業生可參照申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