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生動展現五千年前璀璨文明
http://www.CRNTT.com   2024-02-20 09:53:28


良渚文化瑤山遺址12號墓采集的玉琮。(圖片來源:良渚博物院)
  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指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國性示範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將大型古遺址保護利用融入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舉措,為國際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中國經驗。本報即日起開設“探訪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欄目,講述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故事。——編  者

  規模宏大的城址、功能複雜的水利系統、巍然矗立的宮殿區、出土大量精美文物的分等級墓地……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古城遺址,以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展現了新石器時代晚期長江下游區域性早期國家的繁榮,實證了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201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國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已形成“1+3”立體展示闡釋體系,目前開放有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瑤山遺址公園、老虎嶺遺址公園,通過文物展示、遺址現場展示和獨具特色的沉浸式體驗活動,讓公眾深入感悟良渚文明的璀璨。

  再現古城氣象萬千

  良渚古城遺址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區域,包括城址、分等級墓地(含祭壇)和外圍水利系統等。城址為三重向心式布局,位於中心的是莫角山宮殿區,宮殿區外圍是內城和外城,整體布局與後世“宮城、皇城、郭城”的都城結構相似,是中國早期都城規劃營建的典範。

  “地下氣象萬千,地上土丘一片”,有專家這樣形容今天的良渚古城遺址。歷經5000多年滄桑,地面上除了台地、土坡和被植物覆蓋的水壩遺跡等,看不到明顯的建築遺存。

  “良渚古城遺址展示堅持‘最小干預、最大闡釋’原則,在‘保護第一’的前提下,不斷優化展陳體系和旅遊配套設施,提升遊客的體驗感,打造‘走入式、沉浸式、體驗式’的美麗公園。”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運營負責人鄭佳說。

  “良渚古城周長約6公里,城牆接近長方形,轉角處為圓形。大家看,那邊綠色的凸起部分就是良渚先民夯築的南城牆,城牆裡是內城區域。”順著講解員的指引看過去,只見一道土坡上長滿了三葉草,鮮明的綠色將其與周圍的土地區別開來。

  為了讓參觀者更好地辨識各類遺址,公園內通過不同植物來標識不同的遺址,比如水稻種植區域表示古城的水域,狼尾草區域為良渚文化時期的台地(良渚先民堆築的生產生活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