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發光亦發熱 銀齡須生輝
http://www.CRNTT.com   2024-02-19 10:38:32


 
  和梁金生類似,從事夏代考古與文物學術研究的李維明也在退休後繼續著他多年的研究,完成了《尋找夏朝》寫作校對,正準備出版。“這麼多年,我一直在關注夏商文化,有時間了就想把從古至今相關研究的脈絡梳理一遍。”他還參與了青銅器定級等工作。在他看來,歷史研究能為傳承弘揚中華文化起到重要作用,這讓他有種使命感。

  或許在許多人眼裡,退休老人多在家頤養天年、含飴弄孫。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相比傳統社會,現代社會老年人的人均預期壽命和健康餘壽都已大幅延長。目前,我國低齡老年人數量占比高,且大多擁有技能以及較好的身體素質,屬於活力老人。他們既有足夠的技能和旺盛的精力為社會創造價值,也有這樣的心理需求。“對於老年人本身而言,工作可以體現一個人的社會存在價值,也是詮釋其自立自強和人格尊嚴的較好方式。”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文說。

  李維明說,自己是閑不下來的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除了發展我自己的興趣愛好外,還能繼續幹事業,讓我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很有幸福感”。

 低齡老年人再入職場面臨困惑

  王阿姨退休後,一開始幫女兒帶孩子。可隨著外孫女上了學,她也閑下來,想給自己找點兒事情做,順便掙點錢。但她發現,想找一份心儀的工作不容易。普通退休老人沒有過硬的技術,找不到對口崗位。後來,正好有位親戚家裡開了小店,王阿姨便去幫忙看店。“不算特別忙,每個月有固定收入,平時還能和顧客聊聊天,挺好的。”

  這樣的困惑並不鮮見。趙文認為:“當前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市場化程度低。老年人再就業主要通過自身親戚朋友等關係網來實現,而非勞動力市場或職業介紹機構,存在盲目性和不確定性。”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教授認為老年人再就業目前風險較高,年齡問題、社會環境和心理因素等都在顯著制約老年人再就業。而且老年人從事“無酬勞動”,如照料孫子女、家務勞動、志願服務等,也是一種“再就業”形式,但目前社會對這類勞動付出認可度較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