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再現華紋錦綉之美
http://www.CRNTT.com   2024-02-18 11:49:00


 
  面料的復原更難。不同時期服飾的面料是不一樣的,陳詩宇介紹,秦漢時期的主材料為羅、絹、紗,唐宋時期流行的是綾、綺,明代出現了緞類。古代的大多數面料如今在市場上難覓蹤跡。於是,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陳詩宇和團隊跑遍了杭州、蘇州、南京等絲綢羅緞的主產地,與工匠們探討面料的復原方案。經過團隊的努力,包括彩色夾纈在內的一大批已經失傳的工藝重新面世。

  用心傳遞歷史美感

  “中國服飾文化歷史悠久、延續性強,幾千年來發展出一套體系龐大的禮儀服飾制度。禮服中的衣裳、玉佩,均有兩三千年的歷史。”陳詩宇介紹,從秦漢莊重大氣的曲裾衣、唐代雍容華貴的衫裙帔,到宋代修長淡雅的背子,歷朝歷代都有各自的流行服飾。

  與講究立體合身的西方服飾不同,中國傳統服飾傾向於避免對衣料做過多的剪裁,即便要展現身體線條,也大多通過穿著體現,比如交叠的衣襟、堆積的水袖,而且不會過分追求緊身的效果。

  經典的中國古代服飾,是交領右衽、寬袍大袖,服裝與人融為一體,並通過服裝規範儀態,穿上古代服裝以後,自然而然地就需要拱手端立、行走端莊。

  中國古代服飾雖然不過多關注剪裁,但對面料非常講究,千百年來發展出從經錦、綾羅,到妝花、緙絲等絢爛的織造品種,制成燦若雲霞的服裝。以紗為例,就有透氣程度不一的“實地紗”“芝麻地紗”“直徑地紗”“葛紗”等。“實地紗”僅有花紋部分鏤空,適合春夏之交;“芝麻地紗”有芝麻粒狀的暗孔,比“實地紗”稀疏,可在初夏使用;“直徑地紗”輕透鏤空,適合盛夏;“葛紗”則可抵抗酷暑炎熱。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國古代服飾還特別重視服裝紋樣的象徵意味,對各種場合所用的紋樣有非常細致的規定,並通過諧音、象徵、寓意等各種手法,構成吉祥紋樣。如:春節用“大吉葫蘆”紋,葫蘆諧音“福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