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江西武寧縣:鄉村善治從“治理”到“智理”
http://www.CRNTT.com   2024-02-04 11:41:55


  中評社北京2月4日電/據農民日報報導,1月中旬,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官蓮鄉東山村村民畢延義準備擴大果樹的種植規模。讓他底氣十足的是今年產業發展資金不再犯愁,憑著很高的“公德積分”,他今年有望拿到當地銀行的20萬元產業發展惠農貸款。

  這只是東山村推行鄉村善治的一個縮影。村民通過累積公德積分,在當地銀行獲得產業發展惠農貸款,讓東山村村民從“要我治理”轉化為“我要治理”,從“要我發展”轉變成“我要發展”,從而推動鄉村治理從“治理”到“智理”。

  在廬山西海景區,一條最美水上高速公路橫穿而過,“廬山西海濱湖第一村”——東山村就坐落在此。東山村地處廬山西海中段北岸,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來自16個省份108個姓氏的村民在此定居,是個典型的移民村。8年前,東山村是一個出行不便、垃圾成堆、“等靠要”思想較重的薄弱村。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東山村堅持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願,將鄉村管理日常事務量化為積分指標,對農民群眾日常行為進行評價形成積分,並給予相應精神鼓勵、物質獎勵或行為約束,激發鄉村治理內生動力。村裡成立公德積分理事會,對村民在“思想進步、鄰里和睦、律己守法、移風易俗、清潔衛生、敬老愛親、熱心公益、扶助感恩”8個方面進行評比,並把積分存入村民的“產業發展貸款”賬戶。同時導入銀行管理模式,村民不僅可以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還可以換取銀行的授信額度。截至目前,有104戶農戶通過積分兌換信用,累計貸款達1800多萬元。

  這樣的“智理”模式在武寧全縣許多地方得到推動。為充分調動村民自治的熱情,武寧縣多地推出“公德積分”制度,對各類美德善行進行量化評價,好人好事、善行義舉、文明行為等都可獲得加分。目前,武寧縣有七成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公德超市”,近百家超市兌換物品價值約500萬元。

  畢延義種了500多畝果樹苗木,去年上半年,橘子育肥管理需要投入,正在他犯難之時,村裡對他評定的80分公德積分派上了用場,中國農業銀行武寧縣支行據此給他發放了10萬元產業發展惠農貸款。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