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年貨的歷史變遷
http://www.CRNTT.com   2024-02-04 10:35:36


  中評社北京2月4日電/網評:年貨的歷史變遷

  來源:經濟日報 來源:銀晟

 “十五日以後,市中賣年貨者,星羅棋布。”《京都風俗志》中的這段話描寫了清代年貨銷售的火熱程度。過去,因為交通不方便、物資不夠豐富,為了一年一度的喜慶吉祥與歡樂,家家戶戶都會在節前10天左右置辦年貨。那時,能夠張羅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就是最好的年貨。進入21世紀,年貨的種類、形式、購買渠道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世紀初,各地普遍出現大型超市,改變了國人購買年貨的方式。有數據顯示,2006年春節期間的主要購物場所中,大型超市占比高達92.9%,具有時代烙印的百貨商店漸漸被人們遺忘。到了2016年,網上年貨消費成為電商平台繼“雙11”“雙12”之後的又一重要賣點,年貨購物節應運而生。因天然與傳統節日時間重合,其IP價值迅速攀升。到2019年,年貨線上消費占比達56.8%,僅次於占比68.5%的大型綜合超市。回望過去,也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電商年貨市場。

  從最初全家老小一起排隊搶年貨,到如今拿著手機在屏幕前一鍵下單,採購年貨變得更方便,可以選擇的品類也更多。人們通過年貨得到的滿足,不再只是“在春節能吃上肉”那樣簡單。

  年貨消費變遷是經濟發展、收入提高、技術躍升、代際更替、文化思潮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展望未來10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年貨消費也將繼續發生變革。個性化和定制化年貨將成主流,服務與體驗型年貨將成主導,生態健康的年貨會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隨著“中國年”升格為“世界年”,年貨消費也趨向國際化乃至全球化,具有中國特色的年貨將成為世界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成為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力量。

  如今,“90後”“00後”正在通過自己對購買年貨場景、品類等的選擇,構建一份全新的時代社會記憶。年貨消費中,消費能力最強的往往是在外打拼的建設者們。春節期間伴隨著他們回家的,還有精心準備的年貨。在“年”這個時間節點上,任何被賦予“年貨”意味的商品,都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並選擇。

  其實,無論物資多麼豐盛、需求如何多元、購買怎樣便捷,在根深蒂固的備年貨過年的習俗與觀念下,年貨這個古已有之的概念必定長盛不衰,因為它承載著人們對一年的總結、對當下的珍惜,更飽含著人們對未來的期許。年貨集市或許才是那個永遠都不會打烊的地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