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葉少蘭: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http://www.CRNTT.com   2024-01-27 16:28:49


 

  葉派大戲讓他演出了獨特風格:《呂布與貂蟬》裡的呂布,他能於持勇驕矜中顯露色厲內荏的本色;《羅成》中的羅成,他能於不苟言笑間塑造悲壯蒼涼的形象;《群英會》裡的周瑜,他能於儒雅英武之中蘊藏剛愎自用的性格。他還廣開戲路,把扇子生、窮生、翎子生等幾乎京劇小生所有門類的代表人物演了個遍,且每個角色都演出了不一樣的風采。2001年,他出演《洛神賦》中的曹植,將人物的才華橫溢以及悲涼的人生境況表現得絲絲入扣,也因此榮獲中國京劇藝術節榮譽表演獎和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把京劇小生表演藝術推至新的高峰。

  葉少蘭雖有大作品,卻不見大派頭。不管在哪表演,為誰表演,即使年歲漸高,身體報警,他始終堅持一個標準,那就是一絲不苟。慰問參加軍事演習的部隊時,得知3名戰士因工作沒能看到演出,他冒著凜冽寒風把戲送到炮位陣地;深入鐵礦走基層,他只身一人下到距地面幾百米的礦井深處,在粉塵彌漫的環境裡為礦工清唱表演;送戲下鄉,舟車勞頓導致身體不適,他又冒著心臟病隨時會發作的危險上台,文武雙全,毫不含糊;70多歲高齡的他在彩排《白蛇傳》中“斷橋”一折時,有6處下跪的身段,不管是排練還是正式演出,次次都堅持真跪。有人勸他:年齡大了,不用那麼賣力!他搖頭說:“糊弄人我不會,演好戲是演員的本分,尊重每一位觀眾是演員的良心。”

  京劇藝術的繁榮不能衹有一棵樹枝繁葉茂,還要多木成林。葉少蘭深諳這個道理,在提升藝術境界的同時,他還擔當梨園植樹人、護林人:他點撥過的學生不計其數,為全國各院團輸送了大量種子選手;參加“音配像”工程,在幾十出京劇劇目中擔任演員或導演,整理、挖掘、搶救大量的寶貴資料,為京劇藝術傳承提供豐富養料;履行政協委員職責,深入調研,建言獻策,為京劇發展鼓與呼……如今,葉派已桃李滿園,京劇這片藝術森林向著天空拔節生長。

  光陰荏苒,英俊少年已成耄耋老人。但葉少蘭始終不曾停歇,演年輕人,教年輕人,瞭解年輕人喜好,琢磨怎麼做出年輕人愛看的戲。近日來,他執導雲南省京劇院創排的《團圓之後》再一次亮相中國京劇藝術節,擔綱導演的天津市青年京劇團的《珠簾秀》繼續在天津演出,均得到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點贊。

  採訪結束時,葉少蘭說起他最近的一次偶遇:“一位中年觀眾手捧鮮花,激動地告訴我,他因為小時候看過我的戲,迷上了京劇,幾十年來,他以各種方式宣傳京劇之美。當年的小戲迷已經是京劇藝術的傳播者,讓人欣慰。無疑,我們今天努力播種未來也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葉少蘭篤定地說,那神態,真是歷盡千帆,還是當年的少年模樣。

  (來源:光明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