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http://www.CRNTT.com   2024-01-21 09:07:44


   
  助力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要多措並舉,繼續確保糧食豐產、農民顯著增收、農村和諧穩定,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等,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完善農業支持和保險體系,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保證農民種糧積極性是實現糧食安全的根本,要盡早釋放農業補貼信號,穩定農戶種糧收益預期;要在提升農田抗旱排澇防災減災能力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我國農業保險保障體系,逐步以完全成本保險替代物化成本保險,提高農業保險的賠付比例和風險保障能力。
  
  加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堅持新增建設與改造提升並重。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目標是到2030年建成12億畝並改造提升2.8億畝現有高標準農田,以穩定保障1.2萬億斤以上的糧食產能。為此,要繼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高度重視後續管護;繼續推進鹽碱地等後備耕地資源改造和利用,切實保障有效耕地面積;繼續提升耕地質量,進一步普及綠色農田、數字農田建設模式,顯著提升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形成更高層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基礎。
  
  繼續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切實提高單產水平。2023年我國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成效顯現,單產提高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58.7%。今後還應進一步整合資金,繼續推動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擴大試點縣規模,繼續提升農業科技水平,推廣密植精準調控等高產技術,提高玉米、大豆等重要糧油作物單產水平。利用種業振興成果加強糧食優良品種選育,加快高性能農機配套,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控。繼續增加綠色農業技術供給,健全農業領域綠色技術標準,大力促進綠色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
  
  穩定國內市場,減少價格大幅波動。對重要農產品,要健全完善生產和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在政府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及時動態發布生產、消費、庫存等數據,為市場調節供需平衡提供參考依據。因地制宜發展多種形式的產業化模式,鼓勵中小種植養殖戶與龍頭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係,增強生產計劃的協調性,緩解重要農產品生產的波動幅度。市場的穩定還有賴於貨暢其流,要加大對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以及加強農產品運輸網絡建設,進一步提高農產品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不斷推進農產品進口多元化,保障有效供給。近年來,極端天氣持續威脅全球農作物生產。加之受地區衝突影響,給全球大宗農產品供給帶來較大波動,國際農產品市場仍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目前,我國進口集中度仍然較高,對於受國內產能不足和不具備比較優勢的大宗農產品,應盡量避免形成對某一來源地過度依賴的局面,防止進口規模受到氣候災害和國際不穩定局勢的影響。為此,要積極拓展農產品進口來源地和進口產品的範圍,尋找多元化的替代糧源,特別是積極利用國際市場資源,降低飼料糧進口風險,完善飼料糧政策體系框架,穩固飼料糧供給。
  
  加大力度鼓勵返鄉就近創業,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單元,促進農村勞動力在縣域內就業,對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繼續鼓勵返鄉入鄉人員創業,確保實現到2025年累計1500萬人的目標。鼓勵農村勞動力就近進行創新創業活動,通過貸款支持、創業培訓、提供市場信息等方式,助力農村勞動力收入增長與縣域產業結構升級。進一步完善各級公共服務網絡,推動農民工市民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速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強監測預警和精準幫扶。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要保障脫貧人口收入來源穩定,繼續為脫貧勞動力提供就業途徑,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提升就業競爭力。利用大數據賦能,充分發揮信息化、數字化平台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中的作用。通過強化過程控制和定期對比數據信息進行預判和及時預警,精準實施幫扶措施。
  
  進一步升級鄉村產業鏈,多元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繼續推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輻射帶動更多農戶。推動產業向多個領域延伸發展,以延伸產業鏈、提升鄉村產業鏈產值。加強鄉村產業發展與互聯網技術融合,增強鄉村產業市場推廣能力。立足鄉村自身特色資源,挖掘文化內涵,打造鄉村產品獨特品牌形象,鼓勵鄉村產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高產品品質和附加值,推動產品結構升級,增加差異化競爭優勢。
  
  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助力和美鄉村建設。切實增強農村居民幸福感和鄉村吸引力,繼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花大氣力進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提高改廁質量和實效。加強鄉村社會建設,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把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第一,聚焦“國之大者”,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2023年12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保障糧食安全要綜合考慮國內對糧食消費的需求以及糧食的供給狀況。隨著我國人口增加、城鎮化持續推進、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提升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肉蛋奶等副食品消費持續增加,帶動糧食需求不斷擴大,糧食需求總量呈剛性增長趨勢。倉廩實則天下安,要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
  
  第二,持續推進農村改革,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新動能。深化農村改革是一個長期任務,關乎農民切身利益。要尊重農民意願,堅持守住底線紅線,審慎穩妥深化農村改革。例如,穩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兩項試點等。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有序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範化建設,扎實做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讓農民更多分享發展成果。
  
  第三,促進共同富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2022年,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65%,城鎮化快速發展,城鎮人口不斷增加。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城鄉融合發展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的內在要求。總體上要重塑城鄉關係,增強農村和城市的發展空間和活力,消除城鄉發展差距,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第四,助推區域協調發展,統籌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當前,我國區域發展形勢是好的,但區域經濟發展分化態勢明顯。地區發展差距客觀存在,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才能推動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在農業領域,也要綜合考慮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例如,要繼續協調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之間的關係,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等。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農村發展研究院、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執筆:呂之望、馬鈴、賈偉、蔡海龍、李軍、辛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