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歐盟對華“去風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http://www.CRNTT.com   2024-01-13 15:18:16


 
  在《歐洲經濟安全戰略》中,歐盟設計了包括一系列政策條例、法律法規和行動方案在內的“工具箱”。為形成政策合力,歐盟還計劃將《關鍵原材料法案》《歐盟芯片法》納入《歐洲經濟安全戰略》框架下。下一步,歐盟維護經濟安全“工具箱”將更加系統化、具體化,並相互配合。德國著名智庫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建議,今後出口管制應與投資安全審查等其他工具相互配合使用,以發揮更大效用。歐盟出台的一系列法案和行政命令雖然範圍有限,但其中包含的限制性要求可能人為推升雙方合作成本。

  歐盟推動“去風險”還將促使歐美對華政策進一步協調,使其目標更集中、行動更統一。歐美以“去風險”為幌子,加大在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關鍵原材料等領域對華“精準脫鈎”,並通過美日韓“經濟安全對話機制”、G7“應對經濟脅迫協調平台”等強化西方對華經濟政策協調,以“促進集體經濟安全”為名,加速建立經濟安全聯盟。歐美還可能在二十國集團、聯合國等多邊場合散布“中國風險論”,對中國經濟政策和行為進行污名化,並借此拉攏印度、巴西等全球南方國家,唆使這些新興技術生態系統的主要參與者在科技領域降低對華依賴。

  下階段,歐盟料將不斷細化、擴充“去風險”內涵和外延,將其塑造成未來對華政策主軸,在實施範圍、領域、程度上可能擴大化,易引發連鎖反應和外溢影響。但是中長期看,歐盟對華“去風險”走向仍具有不確定性,全面落地說易行難。

  首先,歐盟內部對“去風險”仍有分歧,尚未就如何操作“去風險”達成完全一致。歐盟成員國之間利益有所不同,在處理與中國相關的經濟相互依存、軟實力、政治理念、價值觀等問題上各有側重,對華政策存在差異。

  其次,歐洲經濟界普遍擔憂對華“去風險”損害其在華利益,傾向繼續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歐洲商界認為,以“去風險”為名限制對華經貿和投資不符合市場規律,對企業正常經營造成較大干擾和妨礙。歐洲企業界、特別是在華有重大投資的大企業普遍擔憂“去風險”將助長對華貿易保護主義,強行減少對華依賴將造成巨大損失,並錯失中國市場機遇,對其長遠發展不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