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鄉間煙火氣,“村晚”撫人心
http://www.CRNTT.com   2023-12-29 11:18:05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電/網評:鄉間煙火氣,“村晚”撫人心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夏振彬

  據文旅部微信公眾號消息,文旅部將於2024年元旦、春節期間開展“春到萬家”系列群眾文化活動,推出春節“村晚”、“賞年畫 過大年”、鄉村好物推介等活動。

  你看過“村晚”嗎?它是“鄉村春晚”的簡稱,是春節期間農民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的鄉村文藝晚會。“村晚”聽起來“土味”,但並不簡單。若論“資歷”,早在1981年小年夜,浙江麗水月山村已出現全國第一台“村晚”,比央視春晚還早兩年。若論人氣,“村晚”雖不及“村BA”那般出圈,但仍是人氣爆棚、熱鬧非凡。近年來,文旅部連續組織全國“村晚”示範展示活動,推動“村晚”在全國遍地開花。綠水青山為台、流水人家為幕,台上各顯神通,台下歡聲雷動。沒有“高級”的舞台、奪目的燈光,更沒有明星大腕,但其氣氛絲毫不輸各大衛視春晚。

  人們為什麼喜歡“村晚”?當然是因為開心呀。過年,最緊要就是開心。記得小時候,村裡過年最讓人回味的事情之一,就是看表演。雖然節目土得掉渣、“技術含量”不高,但是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一台演出增添了年味,將歡天喜地的節慶氛圍瞬間拉滿,讓台上台下洋溢著自然流露、簡單淳朴的快樂,這還不夠嗎?

  當然,也不止快樂那麼簡單。

  “村晚”,展現文化。吹拉彈唱,載歌載舞,非遺展示……“村晚”的節目或許藝術性不算高,觀賞性不夠“炸”,但貴在真正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有著濃厚的鄉土氣、煙火氣。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逢年過節,與其喝酒搓麻,不如來一道文化大餐,讓這樣的文化活動浸潤人心。

  “村晚”,增進情感。鄉村生活沒有很多人想象得那般閑適自在。很多人一年到頭為一日三餐、養老育兒奔波勞苦。平時各忙各的,那過年呢?一起搞個“村晚”,增進感情,凝聚鄉情,走得更近、關係更親。對於“村晚”,一些地方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策劃三個月,排練三個月,演出三個月,回味三個月”。一年12個月安排得滿滿當當。話雖誇張,但提醒我們,從想主意到組“隊友”、勤排練,“村晚”確實是增進感情的紐帶、凝聚鄉情的橋梁。

  “村晚”,承載鄉愁。記得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裡有句台詞:“我是在一個小山村里長大的,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無論走多遠,家鄉總是我們心裡最柔軟的地方。而所謂鄉愁,總繞不開故鄉的山水、美食、人文。“村晚”講的是鄉音、唱的是鄉情、舞的是鄉韵,承載的是鄉愁。離家一年,回鄉看一場“村晚”,會讓人身有所栖,心有所寄,感到溫暖。再把話題說遠點——對遊客而言,如此“村晚”、如此鄉韵,也是特色所在、魅力所在。

  “村晚”,一縷升騰的鄉間煙火氣,一道多彩的文化景觀。春節正在路上,我們期待更多的“村晚”出現,更多的群眾參與,讓這扇窗口更好反映農民精神新風貌、鄉村振興新氣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