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可再生能源裝機目標,既給全球新能源產業提供了全新投資機遇,為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也對供應鏈安全提出了重大考驗。當前,針對新能源設備的貿易保護措施有所抬頭,這一行為只會推高全球能源轉型成本,加劇供應鏈風險,需要各國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共同維護供應鏈穩定,助推能源轉型。同時,為保障能源結構順利切換,配套的電網設施和調節電源建設也不能掉隊。
出人意料的是,大會歷史上首次發布發展核能的聯合宣言。超過20個國家發起《三倍核能宣言》,擬到2050年實現全球核能裝機容量較2020年增加2倍的目標。截至2022年底,在33個國家和地區共運行422台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3.78億千瓦。據此推測,到2050年全球核電規模將突破11億千瓦。
進入21世紀以來,核能幫助全球減少了約300億噸溫室氣體排放,提供了世界四分之一的清潔電力。同時,核能有助於能源安全和電網穩定,可促進新能源規模化應用。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核能的靈活和穩定部署,還有助於區域供熱、海水淡化、工業生產和氫氣制取等領域減排。毫無疑問,核能將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
作為全球為數不多擁有自主完整核工業產業鏈的國家,我國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鈾資源開發、核燃料保障、核裝備製造、核工程建設、核廢物處理等體系能力。近日我國投運的全球首個第四代核電站,已經具備“固有安全性”,進一步證明人類能夠更加安全地利用核能。核電產業鏈長,投資帶動效應強,我國要抓住核能發展的歷史機遇,持續推動中國標準核電技術走向世界。
行動永遠比表態更重要。全球能源轉型已進入攻堅期,作為可再生能源利用第一大國,中國將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繼續發揮引領作用,與各國一起聚焦落實行動,強化支持手段,推動全球能源包容、公正、韌性轉型,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軼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