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美設限價交易 仍被鑽了空子?
http://www.CRNTT.com   2023-12-15 17:31:41


  中評社香港12月15日電/據大公報報導,任何一個市場只要出現新的賺錢模式就會有不同的漏洞出現,然後監管機構便需要加強規管,甚至推出新的法規應對市場變化。即使美股市場已有PFOF的監管,但仍有漏洞。當市場希望港股吸引更多高頻交易公司進場的時候,也應該想一想,除了港交所沒有PFOF的規定外,相關的監管也是欠缺。

  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於2021年6月進行有關高頻交易的調查,三成受訪者認為高頻交易會對港股市場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PFOF簡單來說就是券商將客戶的訂單發送給交易所或造市商,而交易所或造市商會向券商支付“回傭”,所以羅賓漢、Charles Schwab等美國券商可以提供零傭金交易。從羅賓漢的業績可見,逾八成的收入來自PFOF,單季的PFOF收入達數億美元。

  但PFOF在美國是受監管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有一項規則,要求券商必須在全國最佳買賣價(NBBO)的範圍內執行訂單交易。NBBO是一個即時更新、綜合所有正式交易所的訂單而提供“賣出”和“買入”報價基準的系統,所有訂單必須等於或優於此報價成交。例如,若B股票在NBBO中顯示最佳的買入價是10.02元至10.05元,在10.02元是最低買入的價,即使你要買入大量股份,可能在最高10.05元已能成交。但若然成交價高達11元,那就可能是券商為了賺取PFOF的利益而讓客戶蒙受損失。

  但這個監管也有漏洞,就是券商可先發出一些“虛假訂單”到某交易所促成交易,從而改變NBBO的價格範圍。SEC就這個問題在去年已表示會重新審視,但至今仍未見完全杜絕問題症結。由此可見,高頻交易若在港股市場盛行,所衍生的問題將會更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